而且汉军在战时,时不时会有混编、满编、扩编、超编的大队,人数最高的时候,可以突破一千人。
这种食物的消耗量,后勤压力反而成了小事,因为,从哪儿提供这么多优质食物?
能成为探子的人,在各自的国家中,至少也是乡士阶层,不做探子了,也能回国继续做官为吏。
以他们各自的社会地位,在自己的国家中,尚且不能够做到每天吃一个鸭蛋,而汉军的“普通”士兵,居然能够有如此丰厚的伙食。
观察薛城营地不是一天,探子们可以很确定,汉军的肉蛋类消耗极大,当然汉军的出操频率也极高。
而且一度有野战部队外出,因为允许交换,所以有些不爱吃蜂蜜的军官,就会把自己的那一罐蜂蜜拿来交易,同时保留另外一罐。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另外一罐蜂蜜,是集体的给养。
这让列国细作几乎都要疯了,因为蜂蜜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大贵族的消遣,一般的名士小贵族,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回。
然而在汉军这里,野战部队是标配甜食,多少总有。
来观察的列国细作中,鲁国人是最为震撼的,原本只是出于自救的心态,期望着汉军赶紧出动。
等到后来观察入微,这种心态就发生了扭曲,从震撼变成了狂热崇拜。
“内外皆暴,鲁难未已!”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有些鲁国人已经不仅仅是怨恨齐国人,同时也怨恨着自己国家的统治者。
硬要说的话,便是对鲁侯的不满,越来越强烈。
“汉军烈烈,君子谦谦!”
而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在薛城的鲁国人,已经在想着,如果让汉军来接管鲁国,那该多好啊。
汉军打起仗来,作风是如此的激烈,可平日里,他们又专注做事,宛若谦谦君子……
第739章 鲁侯的小老弟
看到了汉军的军容风纪,再对比鲁国三师沦丧,鲁人心中就是各种愤懑。
只是这些愤懑之人,大多也只是“白手套”,撑死就是个乡士之流,朝堂庙算什么的,跟他们也没什么太大关系。
于是越看这些雄壮威武的汉军,越是浑身难受。
偶尔瞄一眼汉军的口号,什么威武之师、正义之师,更是让这些原本爱国情怀爆棚的鲁人,恨鲁侯恨到极点。
倘若不是国君无德,甚至已经可以说有点残忍,怎么会到这种地步的?
鲁侯只要坑掏钱,哪里会有现在的下场!
再想起鲁国部队溃散之后,大量的鲁国士兵,动不动就祸害乡里,抄掠乡民其疾如风;杀人越货其烈如火……如此“风火”,也就是此刻还身但重任,要说服汉子国赶紧入鲁援助,否则,他们定要回去好好地让那些溃兵知晓,什么叫做匹夫愤怒!
“汉军军纪严明,齐军又如何是对手。”
“若非曲阜吝啬至极,岂有如此大败!当时阳关反击,陬邑大夫身先士卒,齐人可曾占得上风?然则曲阜援兵迟迟不至,粮秣军需不见踪影,若非陬邑大夫举族抗敌,只怕梁父山早就成了齐国之地!”
“休要吵嚷,待淳于君自东南回转,也是无妨。”
“呵,我鲁国,竟用齐国女子来退齐军?!从今往后,我鲁国,还有何颜面立足于天下?!”
曲阜会馆之中,这吵嚷声让鲁人都是脸色一红。
现在的谋划,就是趁着时间差,齐国内部还不知道齐侯已经嗝屁。或许地方大城市已经知道,但是莒北山区那犄角旮旯,消息要传进去可不容易。
指不定现在齐国的文姜公主,还想着自家兄长,正忙着会盟诸侯,然后攻城略地呢。
有了这个时间差,鲁国人的谋划,就算现在泄露出去,也是不要紧,只要总体而言时间来得及就行。
鲁国人想法挺好,然而李解现在根本没心思去管什么狗屁鲁国人。
关他鸟事儿?这鲁国存在也好,灭了也罢,跟他有啥关系?国家大事这种事情,也就是小弟们实在是要求高,他才会琢磨一下,比如说让人去曲阜,煽动一下那个什么姬庆。
鲁侯的小老弟儿,现在攥着鲁国为数不多的正规军,在鲁侯重新把残兵败将收拢起来,他就是曲阜最帅的爷。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小年轻,一看老哥都成光杆司令了,他会不会有点想法?
实际上鲁侯也不傻,为了安抚自己的小老弟,让他不要捣乱,鲁侯偷偷地跟姬庆说,只要你忠心办事,老哥我让你成为储君。
兄终弟及,这主意怎么样?
其实姬庆也没想那么多,这个念头他动过,可一想到鲁国随时可能被齐国干掉,那这个储君有个毛意思?
上台说不定就是末代鲁侯,多丢人呐。
至于末代君侯的下场,又有几个好的?
所以姬庆也就是想想,没想付出行动。
可老哥突然主动这么一提,姬庆心思就活泛起来,难道老哥真的想让他当接班人?这感情好啊。
想着想着,心情就特别好。
只不过有一天,有个外地来的豪客,给姬庆送礼的时候,见他心情不错,就随口问了一句:“公子喜上眉梢,不知有何美事?”
“君上欲命我为少君,可谓美事?”
“噢?不知何时布告于曲阜城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无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