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在汉。”
蔡夫子美淡然拂须,仿佛就是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天命在汉。”
曾经的楚国老牌大夫,云轸甪如是说道。
“天命在汉。”
过去的抗楚先锋随国上大夫善,一副不容置疑的神色。
……
之前汉国老年团听说东方事变的时候,心情是相当的忐忑,但随着事件不断的刷新,尤其是大雪来临之际,汉国不但没有趁火打劫,反而抗灾安置,这一手……堪称绝活!
一切的口舌之争,在老板李解那败家到极点的操作之下,都是无意义的。
说那么有个屁用?信不信现在那些卫国贱民头一个跳出来打爆你的狗头?
因为这超出了原本国人的义务范畴,当兵、吃饭、献上忠诚、保卫家园,这些,离野人、贱民很远。
当来之不易的条件,有人想要重新复古破坏的时候,贱民也是会惶恐的,他们自然也是会不安,甚至会畏惧,不敢去抗争。
但是时代变了,因为他们背后有天皇大帝撑腰,原本是卫国的贱民,在汉军的护持之下,凭什么不敢反抗卫国的贵种?
李子曾经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说这句话的时候,第二次逼阳之战还没打完呢。
洛京的争论,列国的投机,都不能直接把这种复杂的情绪传递给李解,因为李董现在正纠结是先找狐姬玩玩呢,还是先找小戎子。
“我傻啊,选个屁的选,老子全都要!”
李董正准备让人去通知东狐氏的时候,好不容易赶路到了梅山的胥飞,到了地头就劝说老板:“君上,粮秣消耗太大,除开卫人,宋人、鲁人也想求救,期望薛城、傅城收容灾民。如今多地勇夫,都在编练‘民团’,以军管安置地方,只是如此一来,开销更是与日俱增,只怕就要动用……”
“打个借条给淮水女神宫,不就是粮食嘛,淮南粮库也开一下,然后派人去淮县一趟,就说我说的,问淮县借粮。”
“……”
“还愣着干什么?滚。”
“是!”
胥飞离开的时候,一起过来的小老弟们顿时上前询问:“如何?可有劝说君上成功?”
“君上让我滚。”
“……”
第823章 如果是真的,那我就……
胥飞拿到李解最高命令之后,哪怕再怎么不情愿,还是选择了通报济泗,同时南下陈国的骑传把消息传递给了汝水、颍水,随后顺流直下,直接抵达淮水女神宫。
除淮水女神宫之外,新蔡、淮中城、息城等等城市,也陆续收到了命令。
最高指示在汉国官僚体系内部就一句话:全国一盘棋。
具体到各地的宣传上,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如中行云之流,开口就是“圣王在世,弗能及也”,总之拍老板马屁是必须及时的,但中行云这个马屁拍得非常到位,很对淮水两岸广大人民群众的胃口。
除了感觉光荣之外,主要还是淮中城有阴乡夫人和雷男双重保障的“借条”。
阴乡夫人旦,用自己和儿子的未来收入作为保证,向淮水两岸有积蓄的家庭借粮。
约定每一百石粮食,两季收粮之后,还一百零五石。
计量用的是公平秤,白沙村时期就闻名遐迩的“公平公正”。
若论市场公平口碑,李董可能还不如老婆美旦更加硬扎一些,尤其是敢于冒险的豪商巨贾来说,他们对长距离攫取利润的动力是要强一些,但哪怕是顶尖的巨贾豪商,遭遇三五次挫败,就得改头换面隐姓埋名。
白沙村这种相对公平的环境,降低了太多运输之外的额外风险,哪怕利润率低一点,总的利润也是极为丰厚。
比如现在,阴乡夫人约定的是到期归还一百零五石粮食,“借条”中也讲明,归还的粮食品相如何,干湿粗精都有约定,那么对于掌握了粮食的国际豪商来说,他们完全没必要再自行耕种几万亩甚至十几万亩地,这百分之五的收益,是最稳的。
当然这种操作,也就是面对汉国,换成一般没实力的小国,当发现这样的小国出现了粮食危机,豪商巨贾估计第一时间就把小国压榨的半点血肉都不剩。
唯独面对汉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国际巨头即便有心操作,但只要规则不掌握在他们手中,就只能俯首帖耳。
因为汉国完全可以赖账,用吴钩、飞矛、铁甲来赖账,用鳄人、勇夫理直气壮地赖账。
更何况,这一次的汉国调动粮食,本身就有自身的庞大粮食储备在运转,阴乡夫人开“借条”这件事情,是她个人的举动,当然具体操作的时候,是有女官系统在维持。
这批国际市场或者汉国国内民间储藏的粮食,跟汉国国库粮食,完全是不搭界的,唯一有交集的,可能就是运载工具会有冲突。
同时,在阴乡夫人开“借条”的时候,淮水女神宫同样也宣布捐出一部分粮食用来冬季赈灾、春季耕种。
只是淮水女神宫需要额外的船只、民夫、车马来运输粮食,所以,这是一个在猫冬时节,突然冒出来的雇佣合同。
而且规模极大,利润同样可观。
对于那些本就豢养奴客过万的地方巨贾来说,此时淮水女神宫要运输粮食,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笔从天而降的补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无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