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活一个半大小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捡”老公属于成本投入低,但是长期回报高的投资行为。
再说了,李解身材高大威猛,一看就是能开荒一百亩地的能干男子,比养一头牛还划算。
何乐而不为呢?
要不是农具还要靠借,李解差点就高估了自己。
无奈之下,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带着弟弟沙雕,穿越试用期期间,主要工作就是逮鱼摸虾。
姑苏周围别的没有,水产极其丰富。只不过,大多数常见的鱼虾,姑苏的“城里人”都吃过了,卖不出价钱。
所以一般抓到了草鱼之类的大鱼,李解也多是自己做成咸鱼干。盐是交换来的,从“白沙里”撑船去“东沙”,那里的“沙野”,主要收入就是给姑苏搞盐。
“东沙”的土地比“白沙里”还矬,难产稻米,所以想要吃米,就要跟“城里人”一样,靠买。
钱是没有的,那就只能以物易物。盐,确切点说是粗盐,在任何一个“沙野”,都是硬通货。
只有跟姑苏的“城里人”做交易,才会换来一种叫“镝”的钱币。“镝”除了当钱用,它还是箭头……
不管是沙雕还是“白沙里”的其他青少年,都很喜欢钱。
没办法的事情,因为钱无所不能啊。
“雕,去问过‘云亭’五更要多少鳅了么?”
“问了,昆兄不用捉太多,‘云亭’五更只要二十条大鳅。”
去姑苏实在是太远,一天才一个来回,这还是划船技术好。只是想要赚到实实在在的钱,姑苏城是最好的去处。
除此之外,也就只有市镇和小一点的贵族封地,才能搞到钱。
只不过市镇那些官吏和小贵族,其实也没多少钱,主要也是靠布匹来支付。
钱,是最最保值的,而且动不动还升值。所以如果不是特别想要某种东西,很少有人愿意用金属货币来支付。
离“白沙里”最近,且又愿意拿“镝”来支付的“富贵”人家,目前只有“云亭”这个地方的“五更”。
“五更”是个官职,拿吴王发的工资不说,在地方上也相当的有实力,掏“镝”来支付,也说明了一切。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五更”的,能做“五更”,年龄是一个门槛,不满五十岁就别想了。
凡是做“五更”的,都是地方市镇上满了五十岁的老者。
“云亭”这里的“五更”,今年就是五十五岁,牙口不太好,想吃一点柔软的泥鳅,实属正常。
但是,泥鳅哪里有那么好抓?
不过“白沙里”美蚕娘“捡”来的老公,却能保证供应新鲜活泼的泥鳅,个头儿还挺大。
要是一般农夫,作为“云亭”五更,吃你几条泥鳅怎么了?可“白沙里”毕竟没有一般的农夫。
野人嘛,不知礼,所以就只能用之以利。
不过对李解来说,现在连一张擦屁股纸都没有,讲个屁的礼啊,还是谈钱最好!
第2章 为了房子
二十条泥鳅也赚不到什么钱,阔气一点给五个“镝”,抠搜一点,一个都没有。
杂鱼,总归是上不了台面的。
再说还有给“五更”做事的人,说不定会把这钱给黑了,然后跟李解这个野人以物易物也说不准。
概率很高,所以李解有两手准备。
这要是给现金呢,那就最好。这要是不给现金呢,那就多拿一点豆子。其余布匹什么的,“白沙里”还真不缺。
苎麻遍地都是,“白沙里”靠近河滩的地方,一年可以三种,麻丝产量李解估算了一下,一亩在两百斤到三百斤之间。
也就是“沙野”之人的社会地位不行,否则绝对算得上大户,再来台织机,那妥妥的富户。
“昆兄,不先捉鳅么?”
“鳅容易捉,不急。”
水产想要卖上大价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很难很难。要知道李解家里有几天没饭吃的时候,主要食物就是中华绒螯蟹。
四两以下都懒得抓,全部扔回河里。
太多了。
真·密密麻麻,多到恐怖,沿着河岸,不管是大小河岸,只要有洞,青蛙尸体用麻线绑好扔进去,五秒钟不到,一只螃蟹就到手……
一个月穿越试用期,李解居然就能把一种上等食材吃到想吐,可想而知了。
“白沙里”的人都不爱吃螃蟹,主要是麻烦。李解倒是吃了个爽,为此,还诞生了一个字:蟹。
上解下虫,是为蟹。
李解爱吃的虫子,就是蟹。
当然了,“白沙里”的人不识字,文盲面对文化人李解的吹牛逼,也只能不明觉厉。
再说李解高大威猛,是“白沙里”最能打的,他说什么,那就是什么喽。
说到高大威猛,这一个月的穿越试用期还有一个成果,那就是李解成为了“白沙里”附近好几个聚落的老大。
简单来说吧,就是有活力社会团体的扛把子,简称:村霸。
“白沙里”从“里”升格为“村”,就用了一个月。前期是喜欢旦的青少年前来挑战,后期是李解行船贩卖货物和人竞争。
一一打服,并村事宜就相当的和谐,大家在欢声笑语中统一了意见,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无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