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
李解伸手打断了商无忌要说的话,他能猜到商无忌要说什么,“没必要多此一举,江阴邑的根本,不在老世族。”
甚至有些话,李县长都不是很愿意跟商无忌细说,江阴邑想要爆发式增长,通过换皮换血换骨的方式来取代姬吴。靠现有的国内山头,只能快活一时,稍微有点过火,这些王八蛋就会拖后腿。
李县长宁肯用这年头的“国际友人”,也要减少对国内老世族的重用。
讲白了,新贵在家族事业累积的前期,步调肯定会跟他一致,创业么,老臣子总归是要齐心一些。
比如说商无忌自己,他跟延陵运奄氏基本上就是脱钩了,那么他的步调,就必须跟李解一致。为什么?因为只有李解越来越强,阴乡商氏的前途才会越来越光明。
终究还是屁股来决定脑袋。
“若如此,军中扫盲的强度,还要增加。”
商无忌略作思考,就有了想法。
“这一次,挑选出来的一两万‘义胆营’,咱们既要用他们来摸清江淮的情况,也要把他们练得筋疲力尽,即便做不到像鳄人、勇夫那样,至少,也是候补。”
此时李解手中掌控的武装力量,成员相当的驳杂。
但不管多么驳杂,只要进入了大熔炉,都可以炼化杂质,成为良品。
更何况,李解并没打算养活这么多野战部队,他也养不起。最终这些“义胆营”中一部分,还是要进入到江阴邑的社会结构中去的。
至于说能不能绝对发挥出功能,李解不知道,但至少,后遗症要比用吴国老世族强得多得多。
第229章 另类繁荣
作为典型的“草莽”,李县长想要搞创业班底,和曾经做工头那会儿差不多。要么找同学,找么找亲戚,要么找朋友,实在是找不到了,找女朋友的亲戚也能凑活。
实在是一点亲近关系的也没有,那就找也准备拼搏向上的“倒霉蛋”。“倒霉蛋”的出身可以忽略不计,也只有这个阶段,“倒霉蛋”的出身不算太重要。
至于随着家大业大起来,越来越讲究出身,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再说了,这也不是东汉末年有三国,他李解不是刘皇叔,商无忌也不是锦马超。
“含姬量”实在是太低,商无忌和李解在面对姬姓诸侯的时候,大哥不笑二哥。
得了李县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划总纲之后,商无忌就开始盯着四天后的吴晋会盟。
这要是有人把公子巳给搞死,那这个计划就当放屁,一旦公子巳活蹦乱跳,商无忌就要在公子巳面前亮个相。
不管怎说,刷存在感,对政治生物来说,是必要的事情,不得不做。
商无忌敢断定,此刻公子巳的谋臣们,大概也在想着如何拉拢淮水王师,以及现在嚣张到不可一世的王命猛男江阴子李解。
睢水以南,泗水以西,淮水以北。
重修的娄林邑形成了一个在野自由市场。
市场并不受吴晋双方的管辖,因为此时此刻,还没有正式确认两国在这片土地上的主权。
短暂的自由市场,很受列国商人的欢迎,情报贩子和政治掮客们,在这原本逼仄狭窄的城邑中如鱼得水。
“这几日,北地游侠,南方剑客,又增不少啊。”
娄林邑距离曾经的徐国都邑徐城并不远,在几代人之前,这里称得上“沃野”,但是随着战争的频繁,加上地方霸主的镇压,徐国的精华土地,此刻就是一眼望不到底的草场。
在丰茂的草场之间,大量的洼地因为排水不通,形成星罗棋布的小型池塘甚至是湖泊。
各种野生动物,都能在这里找到不错的栖息地。
吴晋两国在这里筹备“互王”期间,仅仅是猎杀的野鹿、老虎、野猪数量,就抵得上很多大国国君组织的武装游行式狩猎。
此刻,娄林邑的一处“会馆”,建筑形式迥异非常,只有宋国夏城的江阴会馆,才会用这样古怪的风格。
只不过,整个娄林邑,但凡规模大一点的正规铺面,只要不是窝棚,大多都是这样的形式。
究其原因,当初公子巳抵达徐国故地之后,就像快速地修建一些屋舍出来,而敢承包工程,打包票快速施工的,只有李县长的江阴邑。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建筑风格,和列国传统有些冲突。
“这茶,妙用甚多。”
一处食肆中,铺面并非是窝棚,外有凉棚,内有大堂,甚至连跑堂的伙计都有三五个,门口栓马桩前虽然没有拴马,可等待主人的奴隶却有不少。
临街的一张桌子上,坐着几个人在喝茶闲聊。
和别处不同,这一家食肆用了桌子不说,还有椅子。一应桌椅板凳,都是就地采购,价钱不菲,但是这段期间,已经回本。
“前往姑苏打探的人,至今未归。”
“打探何事?”
“茶。”
“如今淮水之上贩卖茶叶的商人,并非来自吴国王畿。”
说话的食客拿着陶制茶杯,茶杯的手感极好,不仅仅是手感,甚至是质感,都让他很意外。
握在手中,恰到好处,在娄林邑这个鬼地方,使用的这些器具,让食客觉得,比洛邑可能都还要精巧一些。
“王畿……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无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