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处大夫斗皇略作判断,根据手头的情报进行了分析,“吾尝闻逼阳之战,李解麾下兵卒,多以战士为主,鲜有辅兵、壮丁。若是如此,‘义军’号曰两万,纵有吹嘘夸大之嫌,亦不能相差太过,万余正兵,定在仿佛之间!”
那么以这个兵力为基础,按照楚国的惯例,可以直接把部队数量膨胀到十万以上。
出现大混战的时候,十万人马就会分散在不同的战场,可能十几个战场,可能三四个战场,总之就是一拥而上,靠人力物力财力,直接堆死敌军。
别的地方很难出现这种复杂的状况,但是大别山和淮水交界处,地形太过复杂,天然河道和沼泽地随处可见,而农田很有可能和树林相互毗邻。
这种地形地貌,想要出现中原堂堂正正会师的状况,基本很少。
当年吴国老妖怪横推淮水打破楚国,也是各种诡异战术发挥,楚国的兵力优势,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不过正如斗师所说的“此一时彼一时”,李解不是吴王勾陈,“义军”也不是姑苏“吴甲”,在柏举斗氏看来,此次任性一搏,胜败除了看天意之外,还有自身的努力。
“如今江淮洪涝,群舒之国数次为李解侮辱,或可遣说客请出兵马。”
斗师说罢,又道,“蔡国五路出击,凡蔡国所夺之地,皆可招募勇士,以应变化!”
这些操作,都是有可能的,而且也是惯例操作。
但为在于,这些操作,需要花钱,而且不是一点点,是一笔绝对惊人的巨款。
看着斗师侃侃而谈之后,目光直接转向自己,那处大夫顿时暗道不好,然而并没有什么好办法拒绝,楚国斗氏同出一脉,他不可能视而不见……
第305章 自我进步
“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
收到大别山情报的时候,李解面对公叔勤,突然蹦跶出来这么一句话。
老公叔原本想着就是送个鸡毛信,顺便看看老板能不能赏口饭吃,突然五大三粗的老板拽了一句骚话,老腰一闪,差点当场嗝屁。
六国大夫公叔勤察觉到了英氏的动向,整个英国现在的问题也是复杂,既怕楚国,又爱楚国。
怕被楚国打,又爱跟楚国一起混饭吃。
此刻,斗氏突然就跟英氏接触,作为淮南老地主,六国不可能一无所知。
公叔勤第一时间,就从蓼城前往白邑。
途径蒋国时,蒋国人还想留他吃饭,直接婉拒了。
婉拒的方法,还是仗着自己人多啊。
在公叔勤看来,这一次斗氏只怕联络了很多势力,就是准备围攻淮上,围攻李解。
不过李县长并不着急的样子,他李某人从逼阳国出来的那一刻起,除非楚国早早跟蔡国联手,否则就没戏。
没有提前布置防御工事,也没有提前在国际上拉拢盟友,庙算出现了大问题,再想从具体的战术上翻本,难度非常高。
李县长从逼阳国誓师出发的时候,首先在国际上就喊出了声音。
大义在手,我他娘的去攻打蔡国,是给许国撑腰。证据很简单,许国人就在逼阳国呢,他们向我求救了。
其次背靠吴晋会盟这个大势,普通强国根本不敢扎刺,也不敢跳出来说我要撑一下蔡国,硬实力差距太大,不是一个级别的。
最后战争意志的坚决程度不一样,李县长他就盯上攻蔡这个工程了,这是个大活儿,手底下的小弟们也很想攒点钱过年,总不能闲着吧。
但楚国不一样,云轸甪这个老牌楚国贵族都没有军事斗争的心理准备,他在第一时间跑路的时候,结局已经注定。
楚国内乱带来的外部虚弱,并非是具体兵力上的衰减,而是底气。
以往楚国动武用兵,中央到地方上的财政支持,是从来没有出问题过的。
州来城这种情况,是为数不多楚国形成“孤军”的状态,哪怕是蓼城、白邑,也都是类似情况。
没有大后方,又或者说大后方无法提供支持,只能死撑。
这种“孤军”,打一点就是少一点,最终耗下去,就是被强者通杀。
李县长说风起于青萍之末,还真是没有说错,他就是微风乍起,最后变成沙尘暴。
不过这话落公叔勤耳朵里,那就是相当的震撼了。
老公叔又不是商无忌、姬巴还有嬴剑,对李县长并不怎么熟悉,一向听到的,就是吴国猛男如何如何勇猛,如何如何野蛮。
突然来一下,还真是顶到了腰眼,老腰扛不住啊。
“上将军之言,诚乃至理。”
“什么至理,这是自然规律。你听说过‘蝴蝶效应’吗?”
“……”
听李解逼逼了很久,什么都没听懂,老公叔牢记了那句“起于青萍之末”,寻思着回去之后,就好好地教导给儿孙们听听。
你们看看猛男,都这么有名了,还在不断地学习,这才是君子才应该有的风范啊。
综合了情报之后,李解再次召集了各大队的大队长。
会议厅中,李解把具体的情报先阐述了一边,大队长们都是眉头紧锁,他们现在就是在抢收夏粮。马上进入小农忙,还要种一茬水稻,秋天吃什么,就指着这个。
淮上,尤其是汝水和淮水之间的冲积平原,土地相当的肥沃,盘亘在这里的两大势力,一个就是楚国的前沿基地白邑,另外一个,就是息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无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