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战国_高兴宇【完结】(108)

  这个主意,是个圈套

  狐偃问先轸:“你真要答应宛春的请求吗?”先轸答道:“宛春的主意,是个圈套。”狐偃不解地问:“这话怎么讲?”先轸答道:“宛春想自己居功,把过失推到晋国身上。如果我们不听从这个建议,就会失去三国:宋、卫、曹,使他们怨恨我们。如果听从这个建议,恢复三个国家的功劳都是楚国的。现在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私下答应曹、卫两国复国,离间楚国的同党,再扣押宛春激怒成得臣。听探子说,成得臣性情刚烈急躁,这种性格的人,一旦发现自己派出的使者被扣,一定会带兵前来与我们交战,那样宋国的包围也就不救自解了。”晋文公听得清清楚楚,连忙称赞道:“你的计策太妙了!”于是把宛春扣押,把跟他来的车马随从,全都赶了回去,让他们传话给楚国令尹成得臣:“宛春没有礼貌,已被囚禁起来,等拿到成得臣后,一同诛杀。”宛春随从们抱头鼠窜,跑了回去。

  晋文公依先轸之计,又派人告诉曹共公:“我们晋国不会因为您的一点小过失而难为您。之所以没有释放您,是因为您依附楚国。您如果派人通知楚国与之断绝往来,表明您与晋国友好,我们晋国立即就送您回曹国。”曹共公急于获释,即使不相信,也给成得臣写信。晋文公又派人去襄牛见卫成公,也答应让他复国。卫成公很高兴,也给成得臣写信,内容和曹共公的信差不多。

  却说楚国令尹成得臣听到宛春被拘留的消息,咆哮大怒道:“老贼重耳,当初在楚国,将你一剑砍了算了!”过了几天,曹、卫两国国君信简来到。成得臣打开一看,全是和楚国断交依附晋国之类的话,气得他怒火万丈,大声叫道:“这两封信,又是重耳老贼逼他们写的!重耳老贼,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一定要一决胜负!”说罢,立即吩咐解除对宋国睢阳的包围,去找晋军交战。斗越椒劝道:“大王曾经再三叮咛不要轻易与晋军开战。如果令尹执意要打,也应该向大王报告后再说,何况齐、秦两个国家,曾经为宋国求情,他们怨恨您不给情面,一定会派兵援助晋军。我们虽然有陈、蔡、郑、许四国帮助,恐怕仍然敌不过晋与齐、秦三国。必须派人去请大王增派兵将,方能作战。”成得臣说:“就麻烦您走一趟吧,越快越好。”斗越椒遵照成得臣命令,去见楚成王。

  没听说用言辞就能解决问题的

  楚成王不高兴地问:“寡人告诫你们不要与晋军交战,成得臣一定要打,能保证胜利吗?”斗越椒答道:“成得臣有言在先:‘如果不胜,甘受军法处置’。”楚成王将信将疑,只派一千人增援。此时的楚成王担心成得臣兵败,从而不肯多派兵。成得臣的儿子成大心,见父亲面临危机,便聚集亲朋家仆共六百人,请求出战,楚成王同意了。

  斗越椒、成大心领兵来到宋国,成得臣看见援兵很少,心中更加愤怒,说道:“即使不增兵,难道我就不能打败晋国吗?”当天便会同陈、蔡、郑、许四国兵马,拔寨而起。这一去,正中了晋国中军将先轸的计谋。

  当晋、楚这两个南北最强国即将正面开战时,四方诸侯为之惊动,齐、秦两国派兵援助晋国。除参战九国外,最关心战局胜负的是鲁僖公。窗外阴雨连绵,鲁僖公在殿内不停徘徊,他想起了鲁国往事——

  鲁、齐相邻,鲁弱齐强,而齐动不动就兵临鲁境。这不,齐昭公稍有不满,就出兵讨伐鲁国,鲁国大夫臧文仲想写一篇文章,请求齐国退兵,但找不到适当的措辞,便请教鲁国大夫柳下惠。柳下惠说:“我听说,大国要做好小国的表率,小国要侍奉好大国,这样才能防备祸乱,没听说用言辞就能解决问题的。倘若小国自高自大,激怒大国,使它把祸乱加到自己身上,那么大难当头,言辞又有什么用处?”臧文仲说:“话虽这样说,但国家已经危急了,各种贵重的物品,只要可以送的,没有舍不得割爱的。希望凭着你的说辞劝动齐国,您能否试一试呢?”柳下惠被激,斟酌一番后,便让自己弟弟展喜去慰劳齐国兵马。

  展喜对齐昭公说:“我们国君不才,让君主您非常生气,以至带兵来到我国的郊野经受风雨,所以派我斗胆前来慰劳贵国大军。”齐昭公问道:“鲁国害怕了吗?”展喜答道:“小人倒是怕了,但君子并不怕。”齐昭公说:“你们国家软弱,凭什么不怕?”展喜答道:“我们凭仗着周公姬旦和姜太公的职守。从前周天子对我们两国始祖周公姬旦和姜太公说:‘你们要全力支持周王室,辅佐天子。现赐给你们土地,你们要用牺牲祭祀天地,并立下誓言,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互不侵害。’现在君主您来讨伐我国过失,目的也是让我们知错顺从,一定不会灭亡鲁国。因为凭仗这个,所以不怕。如果贵国贪图我们鲁国的土地,而抛弃先王的遗命,那样的话,还怎么能继承齐桓公精神,称霸诸侯?”齐昭公一听,满脸通红,于是同意讲和,退兵而还。但退兵后不久又有侵犯之意。面对齐国咄咄逼人之势,鲁国不得已与楚国、卫国结交。当晋国伐卫、卫国有难时,鲁派援军救急,无奈晋军的势力太强,根本不是对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