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战国_高兴宇【完结】(190)

  此时,左尹伍举打圆场,对晏婴和楚国众官说:“齐国贤士,果然名不虚传,各位何必以口舌言语相争呢?”宴会草草收场。

  第二天上朝,楚灵王接见了晏婴。楚灵王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晏婴说:“大王,齐国人多着呢。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如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踵,又怎能说没有人才呢?只是齐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楚灵王被晏婴说得异常羞惭,心中却是对他暗暗惊异。

  接见使节礼仪完毕,正好乡野之人献橘子到。楚灵王先把一只赏赐给晏婴,晏婴就带皮吃了。楚灵王哈哈大笑说:“齐国人难道没有尝过橘子吗?为什么不剥开皮吃?”晏婴答道:“臣听说:‘接受君主的赏赐,瓜、桃不能削皮,橘柑不能剥开。’今天蒙大王赏赐,和我们国君一样,大王不曾下令叫我剥开,我怎么敢不整个吃下呢?”楚灵王顿时对晏婴敬佩起来,命他坐下,赏给酒食。

  又一会儿,四名武士绑着一名犯人从殿下经过。楚灵王突然问道:“犯人是什么地方人?”武士答道:“齐国人。”楚灵王说:“所犯的是什么罪?”武士答道:“犯了盗窃罪。”楚灵王就回头对晏婴说:“齐国人习惯做盗贼吗?”晏婴知道楚国是故意为之,借此来侮辱齐国,嘲笑自己,就说:“我听说:‘橘逾淮则为枳。’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水土不同。齐国人生活在齐国,不做盗贼,到楚国,就当盗贼,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他这样,这和齐国有什么关系呢?”楚灵王苦笑了挺长一阵时间,心里说:“寡人本想要羞辱晏婴,不想反被他羞辱了。”就以礼相待,晏婴胜利返回齐国。

  已受她终生托付

  齐景公赞赏晏婴出使楚国之功,赏给他贵重皮裘,并要增加他的封地,晏婴都不接受。齐景公又要扩大晏婴住宅,晏婴也是极力推辞。晏婴向齐景公奏道:“臣的家并不贫穷,由于君上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还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君上的赏赐够丰厚了。臣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百姓,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死后财物必然会转为别人所有,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齐景公对晏婴说:“先君齐桓公厚赏管仲,管仲接受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婴答道:“智者千虑,亦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臣的对吧?”晏婴再次拜谢而不敢接受,齐景公不住称赞晏婴。

  齐景公到晏婴家,看见一个又老又丑妇女处于女主人位置,就对晏婴说:“这是你的妻子吗?”晏婴答道:“是。”齐景公笑着说:“唉!寡人有爱女,年少貌美,就嫁给你吧。”晏婴答道:“女子年轻时貌美,老时难免丑陋。臣妻虽然现在又老又丑,可是从前臣已受她终生托付,臣怎么忍心背弃?”齐景公叹息说:“你不肯背弃妻子,又怎会背弃国君呢?”于是深信晏婴忠诚,拜他为相国。

  又是一年槐花香,蜂蝶照常绕。在大槐树下,齐景公问相国晏婴:“如何才能兴国安邦?”齐景公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光复先君齐桓公的伟业,重振雄风。晏婴听后沉吟片刻,奏道:“臣陪君上到民间微服察访,回来后再议兴国大计,如何?”齐景公点头称好。

  君臣二人来到临淄的一个闹市,走近了一家鞋店。鞋店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鞋子,品种齐全,但是无人问津,生意清淡。齐景公有些不解,却见不少人都在买假脚。齐景公吃惊地问店主,店主神色凄然地说:“当今国君滥施酷刑,动辄对人施以刖刑,很多人被砍去了脚,不买假脚如何生产和生活呢?”齐景公听罢,心里很不是滋味。

  虽把名言刻在铜鼎里

  回宫的路上,晏婴见齐景公闷闷不乐,知道刚才看到的那一幕对他刺激不小,于是奏道:“先君齐桓公之所以建树了丰功伟业,是因为他爱恤百姓,廉洁奉公,不为满足欲望而多征赋税,不为修建宫室而乱役百姓。选贤任能,君臣同心,才取得了雄视天下的霸业。”没等晏婴讲完,齐景公便打断了他的话:“相国的意思,寡人明白了。寡人也要效法先君,光大宗祠社稷。”

  察看鞋店,让齐景公触动很大。他知道自己深居宫中,对外面世界了解很少。为了有个全面了解,齐景公与晏婴等到齐国辖地巡查。

  到了纪地,当地人献给齐景公一个精美的原纪国制造的铜鼎。那铜鼎里边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齐景公看了看,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因为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齐景公理解深刻。晏婴在一旁思索良久,然后奏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齐景公有些不服,反问道:“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警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婴答道:“君子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国虽把名言刻在铜鼎里,但是不能对照去做,能不亡国吗?”齐景公若有所悟,频频颔首,对众人说道:“大家要记住铜鼎里的格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