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战国_高兴宇【完结】(194)

  第一项是“作封洫”

  迁葬完,斗成然向楚平王奏道:“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粗衣旧布,所以晋文公的臣下穿着都不讲究。一个国家的君主喜欢怎样,臣下就会怎样。昔日,楚灵王好细腰,楚国多有饿人。为了让楚国更加强盛,请大王禁止细腰歪风。”楚平王答应,楚国恶性细腰之风瞬间消失。

  就在周边国家陈、蔡如同一叶扁舟,在楚国逞强、诸侯争霸中风雨飘摇之时,郑国因为有了一个子产而相对平静下来。

  且说郑国上卿子皮发现子产确是个难得的治国人才后,就主动让贤,向郑简公推荐让子产为上卿。子产就任上卿后,实行富国强兵政策。第一项是“作封洫”。子产从整理、改革田制入手,丈量土地,划分疆界,编制田亩,沟通水利渠道,承认土地私有权,并对私田按亩征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项改革是“作丘赋”。丘本是被征服部落的地区,他们不服兵役,也无作甲的义务。子产按照一丘之人数征发军赋,以此充实国库,增强军备。第三项改革是“铸刑书”。子产把郑国新制度,用法律条文形式记录下来,铸刑书公布于众,让人们遵守。子产改革之初,得罪了一些人,百姓也因增加了新的军费负担而怨嗟。郑国人到乡校聚会,议论新政好坏,还有人唱歌道——

  取我衣冠而藏之,

  取我田畴而控之。

  谁杀子产?我参与之。

  子产听了后,不以为然:“为了郑国利益,纵使牺牲个人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欲为善就必须贯彻如一,否则所行之善就不能得到实际功效。我已下定决心让郑国复兴起来,即使因此遭致人民的怨尤,也不能改变我革新初衷。”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向然明说:“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向你讲一个三百年前的故事。”子产讲的是周厉王时期的事情——

  周厉王残暴无道,百姓纷纷责骂他。邵穆公对周厉王奏道:“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周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巫师,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师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表达内心的愤恨。周厉王颇为得意,对邵穆公说:“寡人能制止毁谤啦,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邵穆公答道:“大王您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防范百姓之嘴,比防备河水泛滥更不易。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若堵住百姓之口,后果也将如此。治水者想法排除堵塞加以疏通,治民者也要善于开导而让人说话。大王处理政事,应该让公、卿、大夫、士等各级官吏敢于进谏,让史官讲史,让内侍听取百姓意见并转达给大王,让内亲外戚为大王您察是非,补过失。如此,国家政令就会畅通。如果硬是堵住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周厉王不听,百姓依旧不敢公开发表言论。过了三年,愤怒的人们把这个无道天子放逐到彘地。

  为什么要毁掉乡校呢

  大夫然明听得很认真,子产说道:“为什么要毁掉?人们干完活儿到乡校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好坏,有什么不可?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能防止怨恨。制止这些议论非常容易,但是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会导致河水大决口,那样伤害的人更多,是挽救不了的,还不如开个小口导流。这些议论,我们应该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大夫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我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照您说的这样做,郑国就有了前途!”

  公元前525年,鲁、郑等国上空出现彗星,精通象纬之术的郑国大夫裨灶推测宋、卫、陈、郑四国将要同时发生火灾。他请求子产用玉瓘祭神以禳除火灾。子产没理会他。五月,大火星开始在黄昏出现。初七日,刮风。精通阴阳之术的鲁国大夫梓慎说:“这叫做融风,是火灾的开始,七天以后,恐怕要发生火灾吧!”初九日,风刮得很大,十四日,风刮得更大,宋国、卫国、陈国、郑国都发生火灾。裨灶说:“不采纳我的意见,郑国还要发生火灾。”郑国其他大夫请求子产采纳他的意见,子产还是不同意。大夫然明说:“宝物是用来保护百姓的,如果这小小的玉瓘可以消除火灾,您还爱惜它干什么?”子产说:“天道悠远,人道相近,两不相关。如何由天道而知人道?裨灶哪里懂得天道?这个人的话多了,偶尔就会有说中的时候。”子产依旧不给。然明知道子产心地无私,便不再规劝。后来,郑国确实没有再发生火灾。

  时隔不久,郑国发生大水灾,有龙在城门外的深渊争斗,国内的人们请求举行禳灾求福的祭祀。子产不答应,向人们说道:“我们争斗,龙不看。龙争斗,我们为什么偏要去看呢?那深渊本来就是龙居住的地方,如果向它们祭祀祈祷,又怎能使它们离开呢?我们对龙没有要求,龙对我们也不会有要求。”郑国便不为此事祭祀。

  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

  几年后,郑国改革见了成效,国家强盛了,人民富裕了,社会安定了,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桃枣熟于街道两侧也没有人乱摘。先前那些对子产恨之入骨的百姓,转而对子产改革极为拥护。批评性的言论听不到了,代之的是热烈的颂扬。在郑国乡校里,又有人唱歌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