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战国_高兴宇【完结】(84)

  若继续苟活,还算什么大丈夫

  大夫骓遄身体受凉,有病在家,听到邳郑等人事败被杀,心里十分难过,打算上朝领死。他的家人劝他说:“你此去朝堂必会被处死,为什么不设法逃走呢?”骓遄说:“邳郑是因为听了我的劝说才回来的,屠岸夷这个奸人也是我领上门的,现在邳郑等八人都已被害死,我若继续苟活在这个世上,还算什么大丈夫?我不是不喜欢活着,我只是不愿有负于邳郑等八人罢了!”说完就直接来到朝堂请死,晋惠公也命人将他斩首。

  邳豹听说父亲邳郑等被杀,连忙逃离晋国,跑到秦国避难,向穆国公哭诉他父亲和八位大臣的被害经过,请求秦穆公出兵伐晋。秦穆公征求大臣们的意见,上卿蹇叔奏道:“听从邳豹的话去攻打晋国,是帮助臣子攻打国君,这样做有违义理。”上卿百里奚也主张暂时不向晋国用兵,并说道:“如果百姓真的不满,晋国迟早都会发生内乱,我们等到那时再起兵攻打晋国也不迟。”秦穆公决定暂不出兵,留下邳豹,安慰了他一阵。邳豹无奈,只好暂时按下这股仇恨,静等晋国的变化。

  话说晋惠公即位后,晋国接连几年都遇到灾荒,五谷不收。到公元前647年,晋国又发生饥荒,仓廪空虚,只好向周边诸侯国买粮。在周边诸侯国中,秦国最适合。因为在割地上有负于秦国,晋惠公犹豫不定。大夫郄芮奏道:“河西五城只是暂缓交割,如果秦国不卖粮给我们,那就是秦国对不起我们,我们有负秦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了。”晋惠公认为有道理,就派人到秦国买粮。吕省、郄芮均不敢去秦,晋惠公便派新封的大夫庆郑去秦。

  秦穆公召集群臣商议卖还是不卖粮给晋国,上卿蹇叔、百里奚都是穷苦出身,知道无粮就要饿死人,都认为天灾是无法避免的,帮助邻国也是理所当然的,主张卖粮。秦穆公认为自己有恩于晋,晋却不思回报,有点迟疑。公孙嬴枝说:“我们对晋国施恩,本来就没想过要回报,不回报我们也没损失什么。他们知恩不报,过在他们,我们还是应该卖粮给他们。”从晋国逃难来此的邳豹说:“晋君夷吾无道,这是天赐良机,我们正好借机灭晋,机不可失。”大夫由余说:“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秦国不可趁人之危,我们应当卖粮给晋。”秦穆公考虑再三,说道:“有负于寡人的是昏君夷吾,不是晋国的百姓,现在挨饿的不是昏君夷吾而是晋国百姓,寡人不忍心因为晋国国君有负于寡人而让晋国百姓遭受饥荒威胁。”于是,告诉晋国大夫庆郑,答应卖粮给晋国。

  人称“泛舟之役”

  秦国派出大量船只运载粮食救济晋国。由秦都雍城出发,沿渭水自西向东,随后换成车运,横渡黄河以后再改汾河漕运北上,直达晋都绛城。运粮的船只从秦都到晋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人称“泛舟之役”。晋国百姓无不对秦国感激涕零。

  无巧不成书,第二年秦国遇上了荒年,晋国反而粮食丰收。秦穆公对上卿蹇叔、百里奚说:“寡人今日又想到两位所说的话,丰年、灾年实难预料,如果寡人去年拒绝向晋国发粮,今年也难以开口向晋国求粮。”邳豹一旁道:“晋君夷吾贪婪成性,毫无信义,我们就是去求他,他也不会发粮给秦国。”秦穆公不信,便派公子嬴絷去向晋国求粮。

  晋惠公见到秦国公子嬴絷后,就打算让黄河以西城邑存粮周济秦国。

  大夫郄芮闻听后,便在朝会上劝谏晋惠公:“君上给秦国粮食,也给秦国城池吗?”晋惠公道:“寡人只给他们粮食,为什么要给城池呢?”郄芮问道:“君上为什么要送粮食给秦国呢?”晋惠公答道:“报答他们去年救援晋国的泛舟之役呀。”郄芮奏道:“君上若把泛舟送粮看作是秦国的功劳,那么他们当年扶助君上继位的功劳更大,君上将大功放在一边,却去报答对方小功,这是什么道理?”大夫庆郑明白郄芮意思,便一旁奏道:“臣去年奉命去向秦国求粮,秦君一口答应,很是慷慨,现在我们如果拒绝发粮救援,恐怕会招致秦国人怨恨。”大夫吕省说:“秦国给晋国粮食,并不是为晋国好,而是为了替自己索取河西五城。不给秦国粮食,秦国人会怨恨我们;给粮食不给城池,秦国人也会怨恨我们,反正都会落个怨恨,我们又何必给他们粮食呢?”庆郑此时很恼火,大声说道:“幸灾乐祸是不仁,以怨报德是不义,如此不仁不义,怎么能安邦定国?”这时,晋国另一位大夫韩简奏道:“庆郑的话很有道理,假如去年秦国不肯发粮救我们,君上您又会怎样想?”这韩简与晋国宫廷是一族,其先人因“曲沃代翼”有功,而被封于晋国韩原,从而立韩氏,韩简现为韩氏掌门人。听庆郑、韩简说完,老成毒辣的大夫虢射反驳道:“庆郑、韩简所言差矣。去年老天将晋国的粮食拿去,使秦国大获丰收,秦国不知道好好保存却借给了我们,这是他们的愚蠢。今年老天夺秦国之食送给晋国,我们怎能违逆天理再将它送还秦国?依臣之见,我们不如和梁国联兵,乘秦国饥荒将它攻灭,这才是上上之策。”晋惠公眉飞色舞,当即听从虢射建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