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没想到,郭令君竟如此的担心荀公,看来,说你们两人不和的传闻,是不实的啊。”
郭嘉淡然的摇着头,说道:“不,陛下想错了,我只是担心他被累死了,若是他累死了,下一个担任尚书令的肯定就是我,自然,下一个被累死的也就是我了……”
……
一行马车,通过驰道,迅速的进入了豫州的疆界。
坐在马车内,袁耀是分外的恶心,对外面也失去了好奇,不再观望,行驶了如此之久,他实在是有些难受,诸葛亮也是,并不急着带他赶往豫州,反而是在中原几个地区绕圈子,去了兖州,徐州,乃至荆州的新野等县城,方才带着他又回到了豫州。
袁耀实在是想不明白啊,师君不是担任豫州牧么?不老老实实的赶往豫州,非要在周围瞎转?转个什么啊?
终于,这颠簸还是停止了,马车停了下来,袁耀迅速冲下了马车,站在地面上,只觉得一阵的反胃,险些又吐了出来,马车颠簸,真的是无法想象的痛苦,而让他更加痛苦的是,即使是在这样的路途中,诸葛亮依旧没有放弃让他做那些试卷。
袁耀真的是欲哭无泪啊,心里咒骂着诸葛瞻,当自己回去,一定要宰了那小子。
诸葛亮给他递了一壶水,袁耀这才停止了心里的咒骂,拿起了水壶,一饮而下,顿时好了一些,他抬起头来,笑着说道:“师君,多谢。”
“不谢,日后若是再难受,便喝些水,会好一些的。”
袁耀点着头,笑着说道:“水真的好东西啊,恩泽万物。”
诸葛亮点了点头,说道:“你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老子》所述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另外,孔圣也曾对此有过看法……”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对曰: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荀子》有言: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见大水必观焉。”
“你给我解释一番这些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另外,说出他们的共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另外,我希望你能告知我,为何这记载的同一件事,却有着不同的两个答案,孔圣对于老子的想法是保持着怎么样的看法呢?你自己又有什么样的理解呢?”,诸葛亮认真的询问道。
袁耀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
伸出手来,朝着自己的脸上狠狠抽了一个耳光。
让你多嘴。
第0781章 诸葛豫州
袁耀正在胆颤心惊的回答着诸葛亮的问题。
“我觉得他们之所以都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天下不同,故而对同一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至于我个人的看法,我是觉得,既然前人都发表了言论,那就老老实实的记下来,学会就好了嘛,何必再提出新的观点呢?闲的没事非要折腾后世的考核生干嘛呀??”
袁耀说着,诸葛亮出乎意料的没有生气,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然道理不是千载不变的,每一世,自然都有人会提出相应的看法,就比如公羊的三世论,从创立到如今,进行了无数次的革新,最新的一次,乃是你的阿父袁子……这样罢,接下来,我就给你讲这三世论……”
“师君!你看!!”
袁耀指着远方,忽然惊叫道:“师君,你看!”
正要讲解公羊三世论的诸葛亮停了下来,转头看去,远处,出现了浩浩荡荡的一行人马,能看得出,这些人都是当地的官吏,他们穿着新制后的官服,领着一群更卒,正朝着这里赶来,足足有数十人,极为的浩大,周围的百姓们都是好奇的看着他们。
很快,他们就已经赶到了诸葛亮的面前。
诸葛亮皱着眉头,看向了这些人,说起来,他并不喜欢这样的大排场,这是哪位太守呢?为了迎接自己而大费周折,这可不是好事情,诸葛亮正想着,群臣却已经行礼拜见,口呼:“拜见诸葛豫州!”,诸葛亮朝着他们回礼,一旁的袁耀也是像模像样的朝着他们回礼。
此时,那几位方才靠前,其中有年老的,也有年轻的,形形色色,只见走出了一人,笑着说道:“属下颍川郡太守刘馥,字元颖,沛国相县人,拜见诸葛公……”,此人算是众人里较为年长的,诸葛亮即使心里有些不满,也只是恭敬的回礼,毕竟这年纪摆在这里。
此人却转过头,指着身后的众人,说道:“这位唤作吕虔,字子恪,任城人,任鲁郡太守。”
那人肃穆的朝着诸葛亮行礼,拜见了他,言行之中,颇有些军旅气息,诸葛亮好奇的问道:“吕太守可是曾在军中任职?”
“属下出身北军,因伤而返,让诸葛公见笑了。”
“这位唤作杜恕,字务伯,京兆杜陵人,年少有为,乃是故光禄勋杜畿之子,熹平七年的考核生,担任陈郡太守。”
“这位唤作傅嘏,字兰石,北地郡泥阳县人,担任汝南郡太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