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法之名,群臣也进行了激烈的商谈,天子并没有参与,到了最后,律法被名为延康律,至于其中的土地法,也被名为延康土地令,这都是群臣自由商谈的结果,天子完全没有插手,延康律正式的在全国内施行,各个领域都有了严格的规定。
百姓是最先体会到律法妙处的,在耕地不可变卖的前提下,不少地方受到豪强抢夺土地的百姓,直接上奏县衙,入狱的豪强数不胜数。
而其余领域也呈现出了一种繁荣的景象,在有着正式规定的前提下,诸事的发展也都走上了正轨,没有人再无端的为难,诸事都有律法作为参考,这的确是一件大好事。
同时,还有另外一件大事,天子将立太子。
皇子衢,与延康十五年八月,正式成为了大汉太子。
虎儿有了自己的名字,唤作衢,刘衢,虎儿是不大喜欢自己这个名字的,写起来都这么繁琐,为何就不能娶个简易点的呢?这个名字,还是天子亲自所取下来的,衢这个字,代表着的是四通八达的道路,或许天子也是希望虎儿能够能将大汉带到一个更好的道路上罢。
年幼的刘衢穿着一身的冕冠,格外的威风,可他还是皱着眉头,左手托着脸,坐在太学书房内,陷入沉思。
“太子殿下?怎么?殿下有什么心事?”,正在讲学的崔琰忽然问道。
刘衢缓缓抬起头来,一脸的疲倦。
“当太子便如此的劳累……当天子,是不是会更累啊?”
第0875章 不负盛名
延康十五年,年末
大汉海外建宁长岛。
建宁长岛并非是孤岛,也不曾孤悬海外,他是与大汉相连的一个岛屿,在交州之西南,曾有两个小国,一个唤作扶南,一个唤作真腊,而与熹平年间,毅宗孝宪皇帝以讳默者刘公为使,出使二国,以封邦,使国相,并入大汉之领土,后以刘公为交州刺史,交州大治,此二国亦然。
刘公出身蛮夷,因此未能来到庙堂的核心,可是在为地方官吏的时候,还是做的格外出色,因为交州多蛮,都是些山林野人,不知教化,不知伦理,刘公没有像他人那般的看轻他们,心里也没有鄙夷,与他们有着相同出身的刘公,费尽心思,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起码要过的比自己在宁州的生活好一些。
他提拔了无数人才,开商贸,开垦耕地,将自己在北方的耕作手段全部都带到了此处,一向被人所鄙夷的交州,却因此而有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这里的土地非常的适合耕作,在获得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得到了一个心善有耐心并不歧视蛮夷的捉鸡刺史之后,交州愈发的兴盛。
刘公多次来到了底层,很快学会了当地的多种语言,为这些人教导汉律,让他们学习大汉文化,他开设了很多的官学,整个交州,竟是开设了足足六十八座官学,全力的从中原获取人才,只要是能读书写字的,刘公便是待之甚厚,希望这些人能改变交州的局势。
也并不局限于交州,在扶南与真腊也是如此,刘公打破了交州与这两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也并不把这些人当作洪水猛兽,在这两国,他也开设了不少的官学,甚至,交州还有自己的大学府,唤作象林学府,刘公召集了一大批当地的学士名士,并允许任何有求学之心的人,到达此处进学。
他在交州的功绩不可谓不小,如今,在整个大汉的西南,都常常能看到穿着一身粗衣的巨大雕像,形如浮屠,却没有庙宇,只是立在了数个城市的中心,曾经的象林学府,如今被唤作东濊学府,东濊郡明明在东北,为何西南的一个地方学府却叫这个名字,很少有人知道。
就在西南这两国的身边,还有一些小邦国,这里尚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度,这里最为常见的,便是一些大象,交州的影响力已经扩散到了这里,奈何从这里再往西,便是一些毒气弥漫的原始山林,交州所派出的队伍在这里停了下来,数次的前进,也未能有所收获,不过,按着当地土著的言语,再朝着西,是能达到贵霜帝国的。
就在这片广袤地区的下方,有着一个蜿蜒伸出的长岛,犹如一个大陆朝着海面探出的一个蛇头,此处正是被称为建宁长岛。
建宁长岛上土著民并不多,不过,比起他北方的那沿海土地,长岛更适合耕作,尤其是在长岛的末尾,也就是最南的位置,矿产竟非常的多,甚至,这里还存在着黄金,大汉细心的为这些地区取了名字,如建宁长岛的北方,便取名为泰地。
不过,在建宁长岛的周围,还是有些零星的小岛屿,这些岛屿就完全属于建宁长岛来管理了。
在建宁长岛最南部的南进港,前不久才成为全长岛守备的凌统正站在此处,有些慌张的眺望着远方,而在他的身后,一群衣衫褴褛的劳工们,麻木的看着远方,在他们的周围,则是站着数百个士卒,虎视眈眈的在他们之中来回穿梭,劳工大抵是几千人,都是负责在此处挖矿的。
虽都是年轻力壮的,可浑身却都没有半点的精神气,颓废而呆滞,不成人形。
守备为何会将他们召集到此处,他们不知道,听闻是有个大官要前来了,当然,此处的士卒们是格外清楚的,他们打起了精神,自己的甲胄佩剑都刷洗了无数次,显得格外精锐,他们可都听说了,小都督即将到来!所谓的都督,乃是对海外管理诸岛的大臣的一个代称,如今海外大都督,正是海外府的周仆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