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条,那就是抓贪官,督察院内部的御史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抓贪官,甭管是京师里的督察院,还是说临高县里的县督察院,甭管是都御史,还是小小的普通御史,他们最喜欢干的就是抓贪官,只要能够抓到并成功定罪,那么升官加爵那是百分百的事。
所以督察院里的御史们,天天有事没事就盯着其他机构的官员,在临高县里,县督察院的几个御史,那可是天天都盯着冯凯隆他们,要是敢把这财政乱花,明天督察院的御史们就敢给他们扣上渎职的罪名。
如果冯凯隆他们胆子大了敢直接把这些钱弄进自己腰包里,他们都敢直接捅到府督察院里去,然后申请软禁调查,而一般有比较明显的证据的话,上级的督察院通常都不会拒绝申请,相反还特支持!
而贪污官员一旦查出来,丢官去职都别指望了,最轻的也得判刑被流放,重一点的就是斩首抄没资产,更严重的还会牵连家人,那可就不是抄家了,而是灭族了!
当贪腐官员被流放,被抄家,被灭族的时候,御史们也就升官了!
所以不管是在金陵城里,还是在地方上,甭管是省级还是府级又或者是县级,督察院和地方官员都是天生对立的。
冯凯隆身为内阁文官的一员,自然是知道督察院的那些家伙有多难缠,别说贪腐了,连渎职都是需要绝对避免的。
所以这钱,得考虑好怎么话,还要花的好!
开会的时候,众人也是各抒己见,有的说补贴农户,估计开荒,有的时候返修县学的校舍,然后给入学的学生发放一定的补贴,争取培养更多的人才。
还有的说返修官道、修建水利设施,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而其中一个提议让冯凯隆很感兴趣,那就是效仿那些商贸大城市,在咱们临高也搞一个工业区?
搞工业区?这个想法不得不说,很大胆!
谁都知道工业区好,但是真正敢搞的,或者说能够搞起来的却是没多少城市!
目前搞工业区,搞的最好的自然就是五大通商港口了,然后还有其他次一级,但是有工商基础等各种优势的城市。
比较大型的工业区,其实没多少,也就那么十几个而已,全都是在大城市里。
而中小型的就多了,因为大唐王朝对工业区这种东西,基本上是保持鼓励态度,地上上有实力,有信心,甚至都不用经过申报,你自己就可以搞了。
当然了,你想要获得上级财政的补贴就别指望了。
但是,从来都没有单纯的某个县自己搞工业区的,基本上都是府级衙门主导,甚至省/道级衙门主导的。
哪怕是上海县这个通商港口,虽然上海工业区就在上海县城的城郊,但是这个工业区可不是上海县的县令带和一票上海县的地方官员搞的,甚至都不是松江府、江南道的衙门负责的,那是内阁那边直接主导建立的。
巨额的投资超过半数都是中央财政出的钱,江南道财政负责了剩下的一部分,松江府财政又负责了一部分,上海县财政,人家就只出了一小部分而已。
临高也搞工业区,能够得到上级财政的支持吗?兴趣琼州府财政能够支持一二,但是省级财政别指望了,中央就更别指望了。
临了,能够挤出那么两三万两银子就撑破天了,这些银子不仅仅要用来平整地形,修建道路,扩建港口,修建基本的厂房,甚至都还要挤出钱来进行税收补贴。
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第0922章 朕要帝国永不日落
随着大唐王朝的几个工业区大获成功,尤其是广州工业区,上海工业区的火爆,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不少想要出政绩的官员都是想要在自己的辖区里搞一个工业区。
但是除了几个特殊的城市外,其他地方想要开工业区难度非常大,上级的财政有限,肯定是会优先支持那些有潜力,而且是容易出成绩的地方办工业区,而单单靠地方自己搞,难度相当大。
如果办工业区这么容易,其他地方早办了,弄一快地皮,挂个牌子就说是工业区,随便什么地方都能做到,但是工业区搞起来了,有企业进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自身没有资源,交通等优势,又没有各种便利,人家商人犯得着来你这投资建厂吗?人家钱多的没处花啊!
花费了地上的宝贵财政资金,但是最后却是没有什么企业进驻,那么这可就不是政绩了,而是丑闻了。
冯凯隆考虑了许久,办工业区的得失他是很清楚的,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如果想要打一个翻身仗,就必须大干一场!
他可不想一辈子就在低级官员里打转,现在的二九渔业公司所提供的税收,就是他升官加爵的机会,趁着这个机会,一定要爬上去!
所以他咬了牙,然后道:“钱不够就节省一些,搞小一些,外面的商人不来投资,我们就动员本地士绅投资,我们临高就搞这个工业区!”
“我们前期不把摊子铺的太大,先小规模的办,针对性的办,我们不是有一个二九渔业公司吗?完全可以先围绕着二九渔业公司,我们暂时只做渔业周边产业,先把我们的渔业做大做强!”
“圣天子说过,各地方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扩展思路,以改善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