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火炮助阵的第二步兵团,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铜鼓卫,而第一步兵团那边遇到的压力就更小了。
他们一路上甚至都没有遇到明军成组织的抵抗,连零星的骚扰都没有。
通过探子查探,郝柏年才知道,黎平府的明军是打算把所有的兵力都收缩回来,然后依托黎平府城的坚固城墙进行死守。
既然没有遇到抵抗,第一步兵团自然也就是顺风顺水的收复了平茶所,然后兵锋直指黎平府城,而抵达黎平府城所需要的时间,比他们自己预料的还要少了三天。
整个进军过程,如同一场武装行军,半点抵抗都没有遇到!
抵达黎平府,虽然李春景的第二步兵团还没有来,但是郝柏年还是打算先打一打,试探试探黎平府的城防虚实再说,这样等待第二步兵团到了后,就可以直接发起总攻了。
郝柏年做出了如此决定后,第一步兵团自然也是开始了攻城的准备工作,也就是开始就地伐木打造登墙长梯等器具,同时派出侦骑不断的实地侦查黎平府城墙的伏击的地形,免的遇上什么埋伏之类的。
而第一步兵团这么干的时候,黎平府城的城头上明廷文武官员则是心惊胆颤的看着城外的大唐新军。
“这些就是伪唐贼军吗?号衣如此难看,一看就知道是不伦不类的流匪!”当即就有人表达了对伪唐贼军的蔑视。
“不错,李逆自诩李唐后人,但是那里有一点李唐的风采,尽是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听闻他们的官制不是六部,而是九部,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从古至今都是三省六部,他们却是搞的什么九部,一看就知道是乡村愚民搞出来的笑话!”
这说话的人显然是没有得到关于伪唐王朝的最新情报,现在伪唐王朝的内阁已经不仅仅是九部了,而是已经发展到十部的。
而且大唐王朝派人给继续扩张下去的话,十部很快就会变成十一部、十二部乃至更多。
不过这也不怪他们,他们能够道听途说知道大唐王朝有九部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毕竟如今大唐王朝对于外界而言,还是非常神秘的,大部分人都还认为他们只是一群土匪呢,哪怕是兴泉府内,能够知道大唐王朝真实情况的人也不多,更不要说在黎平府这边了。
明军阵营里,最了解大唐王朝的人应当是苏家康,苏家康和大唐王朝打了一年多交道,当年还是他率军把李家村给灭了呢,后来又是持续和大唐王朝打了一年多仗。
他对大唐王朝的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
但是可惜的是,现在的他还是大唐王朝的战俘呢,自从被抓获后就是一直被关在战俘营里,和其他几个一同被俘虏,而且死活不肯归顺的明廷文武官员作伴。
这些明廷文武官员们的对大唐王朝的不了解,一方面是造成了他们对大唐王朝的轻视,而另外一方面也是造成了他们对大唐王朝极为恐慌。
轻视是因为他们一直坚定的认为大唐王朝只是一群土匪,而恐慌的是,他们不理解区区土匪怎么就能够拿下一府之地,而且还打到了黎平府来。
未知,才是最恐惧的!
第0354章 不好惹的贼军
黎平府城下,郝柏年带着几个军官上了一个小土坡,然后对着远处的黎平府城说着这一次试探作战该如何打。
“大人,这黎平府城看起来倒是要比兴泉府厚实一些啊,城墙比兴泉府城要高了不少,而且从他们城头上的旗帜来看,怕是守军不少,估摸着至少也有两三千人吧!”一个中年打扮的少校如此对郝柏年道。
郝柏年微微点头道:“这城墙的确是厚实了一些,守军也多了些,不过他们的旗帜下的守军里,穿明军制式军服的连十之三四都不到,城内的正规军怕是千人不到!”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陈少校一眼,然后道:“你也是当初跟着曾司长一起过来的老人了,这朝廷制度还是要铭记,这大人一词休要再提!”
听到郝柏年如此说,陈少校当即是略微一愣,然后才是反应了过来道:“职部知罪!”
郝柏年说的大人一词休要再提,是因为之前的扩军时一同颁布的大唐新军新条例中,已经明确规定,正式公文里,对军官不得以笼统的大人、字、号、别称等乱七八糟非正式称呼作为正是称呼,而是必须称呼军职。
以方便公文来往,要不然的话,你在正式公文里来一句某某大人容易出现混乱,毕竟同姓的人也比较多,而且很多军官的名字什么的,人家上头也不一定知道,必须连名带姓,再带上详细军职,这样上头的枢密院的人,或者是陛下才知道谁是谁啊。
比如,郝柏年,下属对他的正式公文称呼应该是‘第一步兵团团长郝柏年上校’,平常称呼的话,可以简称上校、团长等军职、军衔称呼。
虽然说这个条例只是针对正式公文,但是军队里也是官场嘛,上头都这么要求了,下面的人自然是会做出一些矫正过往的事来,比如说连私底下都是开始不再称呼‘大人’这个词汇了。
以至于现在‘大人’这个词汇,成为了文官那边的专属。
郝柏年虽然是目前大唐新军里军衔最高的军官,同时也是深受李轩信任重用,但越是这样他就越小心,毕竟在大事上不含糊,即便是在一些小事上也是严苛要求自己,但求不出现一丝一毫让人能够指责的错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