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时大唐新军的主力将会尽数北上,至少在这未来半个月内,黎平府的西部乃至黎平府城自身,都是别指望能够得到大唐新军正规军部队的支援了。
黎平府西部乃至黎平府城,都已经是被军方暂时放弃了!
这个时间段里,如果说明军从黎平府的西部杀了过来,甚至一路杀到黎平府城的话,那么这黎平府城是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的。
基于这一点,李轩已经是提前给孙亚伟下发了旨意,要求孙亚伟执行转移计划,把城内的人口乃至所有战略物资全部撤走,转移到黎平府东部乃至到兴泉府去。
所以等大军一走呢,孙亚伟就是迫不及待的开始转移计划了!
首先是大唐王朝最看重的各种工匠,一个都不能剩下,甭管愿不愿意,全部打包带走。
然后是各种物资,不管是粮食布匹还是金银铜铁,能够带走的全部带走。
而对于城内差不多两万多的人口,青壮也是通通打包带走,老幼妇孺可以留下!
总之,孙亚伟的策略是,黎平府城可以给明军,那些不愿意走的人,尤其是士绅大户们也可以留下,老弱妇孺们也可以留下,但是各种战略物资,尤其是关系民生的粮食布匹以及金银细软,铜铁战略物资等,都必须通通带走。
而青壮人口,也是一项战略物资,他们可以做工,成为兵员,所以也是不能留下的,必须带走,免的被明军利用上。
明军打仗,总是喜欢临时征召大量的青壮,这一点大唐新军上下可是知道,这要是在城内留下了几千个青壮,等明军来了,这些青壮就会被明军强行征召进去,这样还不如自己现在征召了带走呢。
一时间,黎平府城里是全城都是沸腾了起来,不少人是愿意跟着大唐新军一起撤离的,而他们就是带着自己的家当细软,然后汇入人群从城门而出,然后朝着东部前进。
这个过程里,自然是少不了哭喊声以及惨叫声!
黎平府城的街道上,再一次被鲜血所浸染,这些鲜血,都是因为征召各种战略物资以及征召青壮的过程中,所爆发的冲突所导致。
当然了,如果公开对外的布告里是肯定不会这么说的,孙亚伟很不要脸的贴出了这么一张布告:百姓喜迎转进!
布告上写的和诸多公文一样晦涩难懂,绕来绕去让人看不懂,但是如果翻译并解释一番的话,大体上可以这么看:城内百姓高度拥护大唐王朝,踊跃追随大唐王朝的伟大中兴事业。士绅大户们纷纷主动捐献自己的家产,有为青年纷纷参军,这个过程里,部分热血青年因为自身条件不足募兵条件,甚至不惜自残也要求参军。
壮哉!我大唐王朝!
吾皇万岁!
紧急撤离行动,一共持续了三天,三天后,城内原有的两万多人口被强制迁走了八千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男女,老弱也有,但是都是有技术在身的工匠以及他们的家人。
士绅大户们也有少部分是加入了迁移的行列当中,这些迁移的士绅大户,他们都是有子弟或者干脆家主就是在大唐王朝里为官的,甭管是被逼的还是自愿去当大唐王朝的官的,但是等明军一过来,他们都得死,所以也是麻溜的跟着大军一起撤离了。
更多的士绅大户们,自然是不会跟着撤离的,哪怕是大唐新军把他们的金银细软都给抢走了,但是这些士绅大户们的底蕴自然不是这些金银,他们的产业多的很,一时被抢走一些现银也算不得什么。
所以大部分的士绅大户们都是留了下来,然后做起了喜迎王师的美梦。
第0371章 宋志文仰天狂笑
不过虽然八千人已经紧急撤离了,但是黎平府城依旧还是大唐王朝的黎平府城,孙亚伟还没走呢。
他是准备继续带着捕盗营的人驻守在黎平府城内。
这倒不是说他准备死守,而是明军都还没来呢,就自己先跑了,这样有损大唐威风。
再者,万一明军打不过来呢,这黎平府城说不准就能够保住了呢。
紧急撤离行动,只是为了预防万一,做最坏的打算而已,而事情怎么发展,说实话现在谁都不知道。
孙亚伟带着捕盗营的人准备坚守到最后一刻,而城内的那些士绅大户们想要喜迎王师,暂时也只能是心理想一想,是没胆子公然说出来的。
这个十二月,哪怕天气已经是寒冷无比,但是兴泉府和黎平府两地却是热闹的很,大战将至的消息根本就隐瞒不住,很快就是传遍了两府之地,甚至是整个贵州生乃至到了广西和湖广那边,很多消息灵通的上层人士,尤其是官员们也是知道了贵州那边出了一个胆大包天的李轩,竟然敢称帝建制,并且汇集上万流民割据一方。
而他们也知道,贵州巡抚祝志海已经是筹集了好几万的大军,甚至对外界公然宣布十万大军准备进剿伪唐贼军。
当大唐新军和明军的战争进行到了这个规模,实际上早已经不是小打小闹了,其影响已经是传到了很多地方。
东至江南繁华地带,不少和官员挂的上钩,消息灵通的士子们,已经是公然在青色小楼上谈论伪唐贼军了。
不少官员们的交谈中,偶尔也会说起一两句伪唐贼军,来往公文之中,更是不会缺乏伪唐贼军、李逆等词汇。
当然了,这些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谈及伪唐贼军,大多都是当成笑谈,或者是奇闻八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