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诸多将领都是困于落后的指挥体系啊!
为此想了诸多办法,其中最有效的短距战场指挥方式,无疑就是传统的旗语指挥了,稍微远距离的则是只能通过传令兵传递命令了。
旗语指挥的话,简单,把旗语普及下去,不仅仅要有大量专业的旗语兵,同时中低级军官也必须懂得旗语。
倒是传令兵的大量普及比较麻烦,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马匹紧缺。
一支军队之中,往往传令兵所乘骑的战马都是最优秀的,基本上和高级将官所乘骑的战马等一个等级。
比如近代日军里,他们里最优先的战马,优先供应高级将官乘骑以及传令兵乘骑,接下来才是轮到炮兵以及骑兵。
李轩的中军营帐之内,向下属部队传递命令的任务,由亲卫营所负责,这一场大战里,专门为李轩所在的指挥中枢传递命令的传令兵就有二十几人。
而下属各部队里,也会有众多专业的传令兵,如果是算总数的话,大唐新军里,专业的传令兵就能够达到一百多人。
这一百多人不断的奔波于各部队之间,传递着各种军情。
而这一百多人,所代表的就是需要两百多匹甚至更多的马匹!
尤其是长距离的命令传递,为了赶时间,确保命令能够准时传递出去,传令兵往往都是轮换乘骑双马甚至三马的。
如果没有如此高效的命令传递体系,李轩根本不可能有效的指挥分散在各地,数量已经扩大到万人以上的大唐新军。
不过即便是现有的传令兵规模,依旧还是无法让李轩满足,如果以后大唐新军的规模持续扩大,占领的地盘也就越来越大后,势必要有一个系统的命令传递体系,也就是俗称的驿站。
没有驿站体系的话,是很难有效指挥规模越来越庞大,同时地盘也越来越多的部队的。
第0402章 史无前例的大捷
当规模浩大,并且是残酷无比的铜鼓卫城战略大决战进入尾声的时候,苦战、追击了明军一整天的大唐新军部分将士们大多也是开始收拢集合准备休息了。
不过休息的部分只有一部分,郝柏年率领的前锋部队,以及骑兵部队还在持续追击明军,根据最新的情报,郝柏年亲自率领的前锋部队以及是北上了十多里。
而在铜鼓卫城内,如今已经是变成了大唐新军的海洋,城内拥挤着超过四千名的大唐新军,而城外还有大量的大唐新军环绕,中间还有众多被画地为牢的明军俘虏。
铜鼓卫城的一座原来的明军官衙内,李轩正在听着曾子文以及一群军官们的战后汇报。
根据粗略统计,“截止到一个时辰之前,此战中我军一共击杀、重伤伪明贼军三千余人,俘虏五千六百人,剩下的明军一部分作数路溃逃,目前前锋部队正在对这些明军溃兵持续保持追击!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彻底化为散兵游勇逃散,目前中军部队也是派出了多支小规模的部队向四周搜索、清剿、俘虏这些逃散明军!”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大捷,史无前例的大捷!”曾子文如此说的时候一点都不羞愧,因为对于大唐新军而言,这就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捷。
“值得一提的是,此战中我军击溃敌军骑兵大部,杀伤敌军骑兵四百余,俘虏了三百余,另外俘虏有各种马匹一千三百多匹,其中大约有四百匹马匹可作为乘骑用马,有了这一批马匹,可以大大提高我军的后勤运输能力以及骑兵实力!”
大唐新军目前对马匹的需求算是非常庞大的,军官们需要马匹乘骑、传令兵们需要马匹乘骑、炮兵部队需要大量马匹运输火炮和弹药,骑兵部队就更不用说,他们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乘骑用战马。
哪怕是后勤辎重部队,对于马匹的需求也是庞大的!
有了这一批马匹的补充,可以大大的缓解大唐新军内对马匹的需求。
也许不远的将来,大唐新军里就能够多出几百个骑兵出来的,如果骑兵营的营长曹明达在此的话,肯定是会笑的合不拢嘴。
曾子文的话还在继续:“缴获大小碗口炮四十多门,三百斤不等的火炮三门,不过根据炮兵部队的回馈,这三门三百斤的火炮老旧不堪,炮管质量堪忧,炮兵部队的同僚检验过后,认为这三门火炮的炮管已经不堪重要,强行使用的话会有极大的几率发生炸膛的风险,我军炮手数量较少,不宜冒险使用!”
“部分碗口炮虽然也存在着口径过小,质量过差的问题,不过经过挑选后,还是能够挑选出大概二十门碗口炮装备部队!”
大唐新军的火炮部队对比明军,那是强势太多,装备了八百斤和五百斤重炮,并且以后准备批量装备八百斤重炮的大唐新军火炮部队,对于缴获自明军的三百斤火炮看不上很正常。
倒是那些碗口炮,反正都是用来发射散弹的,对火炮的质量要求也没有太高,而且步兵部队对一百五十斤营炮的缺口是巨大的,因此有碗口炮作为补充的话,作为过渡使用也是可以的。
曾子文拿着一份厚厚一大堆的报告持续说着:“打扫战场的过程中,缴获各类铁甲两百五十具、皮甲、棉甲千具,虽然有部分有所破损,不过都可以修复,修复后这些铁甲能够有效增加我军重甲步兵的作战效能,而缴获的棉甲军械司的同僚们经过查看之后,认为这些棉甲经过改装后,应当能够和之前的棉甲一样改装为棉铁甲,进而装备我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