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城内保持完好,并且那边的知府衙门也是保存的比较新,李轩就想着,这皇宫还修个屁啊,不修了,把桂林送来的那批钱财直接用来扩充军备了,至于百官们的薪资,麻蛋,老子连皇宫都不修了,你们还想拿工资,想得美!
于是乎,当桂林那边的运输船队回到了梧州后,李轩亲自做出决定,运输船队里的大约十五万两的现银补充进入国库,其中拿出十万两银子充当军费,至于这些军费具体怎么花,留待军方内部进行讨论。
再拿出一万两银子用来补发基层科员的薪资,欠薪太多也不好,发太多也没钱发,只能是和现在这样一段时间挤一点了。
国库留存两万两银子应急,堂堂大唐王朝的国库里只有几千两银子垫底,这种事绝对不能容忍的,最少也得有个两三万两银子啊。
最后剩下的两万两银子则是用来准备在肇庆扩建兵工厂,预计在肇庆修建一间大规模的综合兵工厂。
没错,李轩是不再打算让工部继续和以往一样搞什么小规模的作坊了,而是要集中起来成立兵工厂。
并且是责令工部把柳州那边的各种作坊也是尽快整合起来,其中的火炮作坊、火枪作坊、火药作坊、刀剑作坊、盔甲作坊、弓箭作坊、钢铁作坊等合并为柳州兵工厂,其他一些用来生产生活物资的作坊也是整合为柳州被服厂、柳州食品厂等,就连造船作坊也是改名为柳州造船厂。
最后工部在柳州所属的几十个大小作坊,被整合为大小六家工厂,清一色都是和军工有关的工厂。
兴泉府那边还剩下的少许作坊,则是整合改称为兴泉兵工厂。
柳州那边只是整合然后改个名字,但是在梧州以及肇庆这边建立的工厂,一开始就是奔着建立大规模的大型工厂而去的。
预计将会建立梧州兵工厂、肇庆兵工厂这两家大型兵工厂。至于一些和民间有关系的作坊则是按需设立,设立被服厂、纺织厂、造船厂之类的。
这种整合,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个名字这么简单,也不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工厂规模,要是要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管理水平。
要修建工厂,自然是需要资金的,而这两万两银子,只是前期的修建资金而已,后续的扩张资金、生产资金、运营资金怎么解决,那就是需要依靠军方的采购资金了。
而军方的资金怎么来?自然是军费了!
第0536章 迁都前夕
如今军方那边的军费已经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数字,但是从来都无法真正拿到手,能够拿到手的只有物资和武器了。
现在,大唐王朝施行全新的财政预算制度,以后拨付给军方的军费直接给军方,军方要怎么花,税部是管不着也是懒得管了。
随着大唐王朝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多,内部流转的资金也是规模越来越大,以往这种所有花钱的地方都让税部去负责,工部只负责拿原料生产,军队只负责接收武器的模式已经是不太适应如今的需求了,因为这个过程里,造成了税部的权力过大的同时,也是产生了相当严重的贪腐问题。
税部那边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都能挖出一批贪官出来,而且这些贪官是前仆后继,一个个都不怕死的!
没办法,李轩只能是准备提前进行改革了!
开始真正的施行财政预算制度!
其实早在兴泉府的时候,李轩就是想要效仿后世搞真正的财政预算制度了,不过后来发现地盘小了点,钱也少了点,搞财政预算有点贻笑大方的感觉,所以干脆是让税部那边一揽子负责赚钱花钱,其他部门只需要做事,军方只要负责打仗就好,钱和物资的事就不用他们操心了。
如今规模大了,而且即将迁都肇庆,占地两省乃至三省了,所以这财政预算制度搞起来也是比较适合了。
大唐王朝的财政预算制度限于时代以及执行力,还是比较原始的,首先税部那边统计出来一个本年度的大概收入,根据这个收入进行经费分配,这一部分的经费分配分成三部分,军费、行政费用、皇室费用。
其中的皇室费用主要是皇室成员的生活花销,翰林院的办公经费(包括翰林院调查统计科这种机构),近卫军的军费,没错,不管是翰林院还是近卫军的军费都是不走内阁或者军方渠道,而是直接走皇室费用渠道。
行政费用,主要是内阁各部、独立于内阁之外的督察院的办公经费,细分下来的话包括百官薪资、教育经费、工商发展经费等。
军方的话则是简单了,自然是陆海军的花销。
因为大唐王朝还处于快速扩张当中,收入预算是不稳定而且没有一个定数的,只能是有多少花多少,而支出部分的话,大头则是军费了。
过去的一年里,大唐王朝的诸多收入,包括正常税收、抄家所得,这些收入基本上有八成以上都是被军队最后用掉了。
所以在宣平二年的财政预算上,军费的支出预算占据了百分之七十五,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被纳入皇室费用的经费,大部分也是被用来充当近卫军的军费,这一部分大概也是占据了百分之八左右。
因此,两者相加的话,其实军事用途的费用,占据了所有支出的百分之八十三,而这个比例哪怕是放在军费比例偏高的封建古代王朝里,也是超高比例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