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给钱就敢卖,至于你买去了想要干嘛,大唐可就不管了。
甚至一些海盗拐弯抹角的找上门来,求购船只枪炮什么的,大唐的武器商人们一般也都是非常的欢迎的。
陆续有大唐的军械贸易船只抵达欧洲,也是给欧洲各国带来了大量的军械,硬生生的把欧洲各国的军力提升了一个层次。
虽然说这些军械都是出口型军械,部分军械在性能上并没有什么优势,比如说火绳枪,大唐帝国生产的火绳枪也不会比人家西班牙、葡萄牙人手工打造的火绳枪好到那里去,但是关键是产量大啊。
至于板甲,出口型的板甲,一般都比较薄,防护能力其实也就一般,但是重量要更轻,更重要的是产量大,只要你有钱,要多少有多少。
哪里像是欧洲地区自产的板甲,都是靠工匠手工打造出来的,产量低得很。
这种遍布全球的贸易,也是导致了大量的金银,尤其是黄金流入了帝国本土。
大唐帝国中央银行,现在是一边高兴着一边恐慌着!
殷切中央银行里的金银储备是越来越多,到了宣平二十九年的时候,帝国中央银行里的黄金储备已经是达到了一千两多吨的时候。
这两千多吨的黄金,折算下来大体是两亿多唐元,初步看起来似乎不多,还没有大唐一年的财政收入多,但是这账是不能这么算的。
因为这可是中央黄金储备,还不包括各大银行自身的黄金储备呢,比如说皇家银行,他们自己就有三百多吨的黄金储备。
此外,民间里还有更多的黄金呢。
毕竟持有黄金以备不测,这是很多人,尤其是富贵人家的想法,很多家庭里都是收藏有大量的黄金和白银的。
此外,大量的金银首饰还没有计算其中的。
这么算下来的,那么整个大唐帝国里拥有的黄金数量就是非常恐怖的数字了。
这么多黄金涌入帝国本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同时也是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警惕。
帝国输出了这么多商品,最后换回来一堆黄金。
但是这些黄金除了放在金库了好看外,又不能吃不能穿的。
然后问题来了,我们费这么大劲搞海外贸易到底是为什么?
只是为了换回来一堆黄金?
第1587章 钱太多也是一种烦恼
早些年的时候,大唐帝国为了推行金本位,在国内逐步收拢贵金属,尤其是黄金,同时也是在国内以及海外领地里大力开采黄金,并在海外贸易上,推行黄金结算。
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得足够多的黄金贮备,以推动金本位。
而这么做的效果也是非常的顺利,大唐帝国经过了十多年的积累后,如今已经是全面施行了金本位。
唐元,也是被称之为唐金元或金元等多种称呼,任何人都知道,轻飘飘的一张纸币,就能够从大唐帝国的中央银行里兑换出来等值的黄金。
这一点,不仅仅是国内民众和商家所承认的,就算是海外的商人们也是承认的。
在南非城里,唐元纸币是唯一通行的货币,其他商人跑到南非进行贸易,甭管你带的是什么国家的金币或者银币,都是无法直接从大唐商人手里收购获得或者消费的,只能是先去兑换了唐元纸币来消费,当然了,唐元金币或者银币也行。
只不过大唐的贵金属货币发行的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在国内,收藏意义大过流通意义,使用的主要还是以纸币为主。
不仅仅是在南非,哪怕是欧洲地区或者是西亚、印度等地区,大唐货币也是成为了当地的保值货币,那些权贵手头上,很多都是有着大唐的纸币的,有一些干脆是大唐皇家银行的银行本票。
金本位的推行,让大唐帝国的唐元,具备了极高的流通性以及保值性。
但是,金本位的推行虽然需要大量的黄金储备,但是如果把海外贸易所赚取的财富,大多都是变成了黄金,那么这种事就是本末倒置了。
大唐帝国的海外贸易,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保持着贸易顺差,而且这个顺差的数字是越来越大,以往的时候每年可能也就几十万百万来,但是现在,每年都好几百万甚至更多了。
这也意味着,大量的财富从全世界各地流向了大唐帝国。
而这些财富,又都是以贵金属为主要形式流入大唐帝国的。
每年美洲、南非、印度、西亚等地都会有大量的黄金以及白银,被一船船运回帝国。
其中的黄金,多数又是进入了各大银行,这些银行的黄金最后又是慢慢的汇集到了中央银行手头上。
时间一久,中央银行里的黄金储备是越来越多,如今都有一千多吨了,同时这也意味着有大量的唐元纸币被发行了出去。
此外,帝国官方的银行储备,并不仅仅是中央银行有,实际上皇家银行、帝国发展银行、直隶纺织银行等银行,都是拥有黄金储备的。
皇家银行自己就有几百吨的黄金储备!
这么多的黄金,也是让李轩感到有些无语!
以目前的黄金储备来说,推行乃至稳定金本位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以稳定币值来说,太多的黄金储备也是没什么用处了。
后世维多利亚时期的英格兰,身为全球老大,英镑作为通行全球的硬通货,他们手头上也就几百吨黄金而已,但是现在的大唐呢,中央银行以及各家商业银行的黄金储备加起来,至少超过两千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