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后来,随着大唐帝国的扩张,幼军营也是随同扩张,除了总营外,还有各地分营,而目前,基本上每一个省都是建立了幼军营分营,各地的幼军营学生加起来已经是超过万人。
以后规模会怎么样不知道,但是现在,这上万人的幼军营学生陆续毕业后,其中的极少数天才们会进入皇家理工学院,但是绝大部分都会进入政界或军界。
这也就是说,不说以后了,就算是现有的这些学生,估计也会有几千人进入军界,而按照目前的体系,每一个人刚进入现役的时候就是少校起步。
尼玛,大唐三军哪有这么多职务给他们啊!
更加别说,御学堂的规模本来就小,现在每年招收的学生也就一百多人,两百不到,这以后要是每年涌进来大几百上千人的幼军营学生,不管怎么想都是觉得怎么扯淡。
但是直接把幼军营撤销,或者不让他们从军,那也是更扯淡的事。
这些幼军营里的军事学生,从小开始就是进行军事教育了,他们除了打仗啥也不会。
而且不让他们从军说说话都是浪费了,因为不管怎么说,他们的个人素质都是相当不错的,从小接受的六年制教育,让他们进入御学堂之前,在军事理论、文化知识,甚至身体素质方面都是要超过了普通军人,把他们放弃掉,这毫无疑问是资源上的浪费。
要知道皇室在幼军营那边花费的金钱可是不在少数呢。
想来想去,李轩最后还是这对幼军营做出了决定,首先是对招生进行限制,不能和现在这样,是个孤儿都能够招收进来。
幼军营的初衷,就不是什么孤儿院,更不是为了解决社会孤儿问题的,那是内阁相关机构和各地方衙门的任务,和幼军营没关系。
幼军营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符合李轩心目中的人才。
而这种人才,也不仅仅是军事人才,还有政务人才,此外还有更加重要的科学人才。
基于此,李轩准备对招生进行改革,不管是孤儿还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要有足够的天赋,那么就能够免费入读。
同时毕业生也不能直接进入御学堂学习,学完就变成少校了,这样太扯淡,以前李轩没有注意到,现在注意到了自然是会堵上这个漏洞。
针对各种考虑,李轩悄无声息的对幼军营进行了第二次的改革,上一次的改革是把幼军营总营的理科班独立出来,成立皇家理工学院。
而现在的第二次改革,规模还要更大一些。
同时因为幼军营和皇家理工学院一样,都是直接嫡属于皇室的机构,不归内阁或者军方管理,所以李轩要想进行什么改革,都不用惊动外人,直接一道圣旨下去,幼军营内部就能够进行改革了。
根据旨意,幼军营的肇庆总营,将会拆分为皇家预科学校、皇家青年军校。
各省、各道的幼军营,在招生和毕业生安排中,有着极大的变动。
各省幼军营,将会针对全社会进行招生,只要通过严苛的入学考试,那么就能够入读,同时将会大幅度提升课程的难度,其课程内容的起步,基本上就是各所中学的水准,而拥有这种水准的学生,往往年龄上已经是十七八岁了。
但是,各省幼军营的招生年龄却是十二岁以下,换句话说,他们只要天才!
同时各省幼军营废除比较专业的军事教育,本来李轩还想着搞各省的少年军校的,但是发现这样的话,人数会太多,还是会出现之前那种不好安排的情况,所以干脆只留一个皇家青年军校,而这个皇家青年军校,其定位是和武学堂一样的,都是为了培养中下层军官。
至于高级军官的培养,依旧还是御学堂。
李轩并不希望在现有的军事教育体系外,再搞一套军事教育体系,那样显得多此一举。
至于现在的各省幼军营的军事班的学生们怎么安排,李轩也是给出了相关的计划,五六年级的高年级学生,继续让他们按部就班的学习,然后去报考武学堂或者青年军校去,而中低年纪的学生,其实学的也不怎么多,让他们去考也能考不了,那么怎么安排?
转文科和理科,然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
说真的,现在大唐王朝缺的不是军官,因为本来就有着成体系的军官教育体系,不差幼军营这一边。
他们缺的是大量的高素质文科和理科人才!
因为现在的科举和各地中小学的水平实在太差了,短时间内难以承担这种重要的任务,要不然的话,皇家理工学院的学生也不会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幼军营出身的了。
不是不招其他学生,而是其他学生素质太差,考不进来!
第1059章 去扶桑剿匪
他们也不是非得要学习军事当军人的啊,他们完全可以学习文科或者理科啊,就算以后当不了大官或者大科学家,但是当一个普通科员或者研究院总可以吧。
反正李轩顾虑的只是军事问题而已,避免以后搞出几千几万人幼军营出身的中高级军官,这样对于现有的大唐军事体制而言是一个怪物,不能出现的。
而只要解决了这个,那么后续的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而皇家青年军校,也不仅仅是招收幼军营的毕业生,后续也将会招收其他的优秀学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