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撞击式燧发枪。
因为早几十年前,欧洲人就广泛装备转轮式燧发枪了,尤其是骑兵装备的比较普遍,只是这东西造价昂贵,而且比较复杂使用麻烦,所以难以大规模推广。
而大唐的燧发枪出现后,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一直都是想要搞出来撞击式的燧发枪的。
他们也是尝试过采购,但是无一例外都是被帝国严厉拒绝,帝国这么多年来,从未出口过燧发枪。
买不到也就只能自己搞了!
燧发枪这东西并不是什么太高深的东西,原理大家都知道,唯一的难点是如何提高点火率,这设就涉及到了弹簧。
弹簧这小玩意看似不起眼但是很重要,不仅仅需要弹性,而且还得经久耐用才行,用几次就不能使用的弹簧是没用的。
如果不考虑到耐用性,只用那么几次的话,其实欧洲人老早就能够搞出可靠使用的燧发枪了。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么多人埋首其中,又有国家支持,连蒸汽机这种东西英格兰人都能够搞出来,别说弹簧了。
去年,西班牙人就是搞出来了自己的可靠使用的弹簧,然后直接大规模生产燧发枪。
他们倒是比大唐帝国要大方多了,为了抵御鞑靼人,竟然直接卖燧发枪的技术,虽然说他们挺黑的,收了不少钱。
但是一夜之间,撞击式燧发枪的技术在欧洲就是变成大白菜了,随便来个国家都会!
此事让大唐帝国那边有些不满。
因为这也就意味着大唐帝国畅销了二十几年的火绳枪,在欧洲卖不出去了,如今帝国里已经是有人考虑着干脆直接大规模出口燧发枪算了,反正欧洲人现在都掌握燧发枪技术了,再封锁也是失去了意义,还不如趁机赚一波,还能继续抑制他们的国防工业发展,哪怕只是个手工作坊,但是也要避免他们的小作坊变成大作坊啊……
实际上西班牙人搞出来燧发枪也是必然的事,他们的技术基础就算不如大唐,但是燧发枪这玩意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技术难点,大唐老早就搞出来了,他们反应慢一点是可以理解,但是搞不出来就是说笑了。
后世历史上,哪怕没有大唐帝国和鞑靼人的刺激,但是在他们也是十六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广泛装备燧发枪了,并在三十年战争里大风光彩。
如今也不过是提前了几年而已。
只是这样一来,大唐的外交官们都是有些担心鞑靼人今年形势怕是要不太好了。
去年的时候,欧洲人只有西班牙人少量试验装备了燧发枪,没有影响战局。
但是今年开始,怕是要快速普及了,毕竟火绳枪改成燧发枪的话,其实也不是很难,改一个枪机就行了。
兴许今年夏天的时候,鞑靼人的大军就要一头撞上枪林弹雨了。
也不知道到时候鞑靼人如何应对。
不过估计他们也是有办法的,他们鞑靼人对燧发枪也不陌生啊,因为大唐帝国老早就用燧发枪和他们打仗了,只是他们自己一时半会的掌握不了关键技术无法装备而已。
但是你要说如何应对装备了燧发枪的敌人,鞑靼人还是经验相当丰富的。
而对于战争而言,武器虽然重要,但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的重要,武器落后的军队吊打武器先进的军队的例子多了去。
不过大唐帝国的外交人员为鞑靼人担忧的时候,鞑靼人那边早已经是开始了相关的行动!
宣平三十二年四月份,神圣罗马帝国下属的一个小型,专门为新型燧发枪供应弹簧的钢铁作坊失火。
这个作坊规模不大,所以倒也没几个人在乎。
但是没人知道,里面的好几个刚掌握了弹簧钢技术的工匠也是同时失踪。
如果是有大唐人在这里,那么很容易就猜得出来肯定是鞑靼人干的。
盗窃技术图纸资料、绑架工匠这种事,鞑靼人业务熟练的很!
要不然,你以为鞑靼人现在用的枪炮是怎么来的!
都是这么来的。
第1605章 内河拖船
大唐帝国掀起了工业时代的浪潮,工厂里大规模应用蒸汽动力,火车和轮船的出现,由此导致的生产、交通、生活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甚至一定程度上彻底改变了华夏人延续了数千年的生活传统。
以往数千年里,谁又能想到过,从北海大阪到松江上海,乘坐蒸汽客轮只用区区数天就能跨越。
帝都金陵城到万里之遥的土密省伊犁州,如果乘坐邮递司专属的快速邮递车,日夜不停赶路,七天内就能够抵达。
只是当代的火车除了邮递司的快速邮递车外,其他火车晚上都是停下不走的,因为晚上行车还是不够安全,所以普通客车、货车都是不会这么干的。
但是邮递司为了保证公文传递的速度,却是需要日夜不停赶路,只是晚上的速度比较慢而已。
蒸汽轮船和火车,让帝国的交通变得便捷快速起来,哪怕是到了目前西北延长线的尽头伊犁火车站,后续也还可以乘坐专门的小型蒸汽轮船,通过伊犁河继续往西,一路抵达巴尔喀什湖。
蒸汽轮船,可不仅仅是指在大海上航行的大吨位轮船!
尽管以太平洋号为代表的四五千吨的大吨位豪华客轮,是目前帝国航海业最耀眼的名片,同样也有众多的大吨位客轮、货轮往来于帝国本土沿海以及各海外领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