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老规矩,第一批火炮肯定是先给近卫军使用的,接下来才是陆军装备。
顾大人就是盯上了这一款已经开始小规模试生产的七十五毫米榴弹炮,想要在陆军开始装备的时候第一时间弄到中亚来。
而西征军里的部队也多,更何况这本来是一款步兵师的师属火炮,骑兵部队想要装备还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戴亚新却是想着,到时候看看能不能也弄一批来用,不用多,弄上一个营十八门就行了。
不过后装线膛炮那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嘛,他们只能用前装线膛炮,而且即便是前装线膛炮也没多少,一共也就两个营而已。
不得不说,因为前装线膛炮出现的比较晚,而且对比后装线膛炮的技术差距不大,导致了前装线膛炮刚出现没几年,后装线膛炮就出现了,让前装线膛炮成为了过渡产物,根本就没有装备多少。
这装备多了的话,恐怕不用几年就得淘汰换掉,所以陆军对前装线膛炮都是相当的矛盾,最后只装备部分充当过渡武器使用。
如此一来,其实陆军内的大量火炮,还是旧式的前装滑膛炮呢。
好在鞑靼人的火炮也都是滑膛炮,而且数量没有他们的多,性能也没有他们的好,所以火炮方面,大唐陆军依旧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更不要说,好歹也有三十多门的前装线膛炮坐镇呢。
戴亚新中将已经是决定了,给这些鞑靼人好好上一课,骑兵该怎么打步战!
而在给这些鞑靼人上课之前,他自己也是突击学习学习步战该怎么打!
因为他也一只半懂的!
这个时候,大唐陆军的参谋制度就是凸显出来了巨大的作用。
戴亚新以及一大票的骑兵师师长、团长们都不擅长,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打步战怎么办?
有参谋啊!
大唐陆军的参谋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军部、师部、团部都是有完善的参谋团队,而参谋团队本来就是提供各种战术建议的,所以往往不会只安排同类型的参谋人才,会安排不同类型的参谋。
有擅长炮战的,有擅长骑战的,有擅长机动作战的,有擅长辎重补给的,有擅长工程的,有擅长步兵战术的。
第一骑兵军里的众多参谋们,虽然说擅长步战和炮战、工程的参谋不算多,但却是有。
戴亚新还把其中几个比较出色的抽调到了军部参谋部里,制定详细的防御战术,而他自己也是趁机突击学习学习步战该怎么打。
戴亚新还能临时抱佛脚,不过乌力罕那边就得抓瞎了。
他们鞑靼金国里不是没有步兵和炮兵,也不是没有擅长步战和炮战、防御作战的各类人才,但是说实话,这些人才大部分都是集中在西线和西南线和欧洲人打着呢。
在中亚这边,以骑兵为主,甚至连步兵和炮兵都没多少,这将领自然也都是清一色的骑兵将领为主。
少数的几个擅长步战、炮战的鞑靼将领,这会也都在大后方率领两三万的步炮坐镇,并没有跟着过来。
这要是过来就是好几百公里的机动距离呢,对于步兵和炮兵们来说太远了,估计走半路上就被南唐蛮子给发现,然后派遣骑兵给突袭掉了。
没有相关的人才怎么办?
废话,自然是硬着头皮上!
总不能没有了张屠夫就不吃猪肉了不是,哪怕是带毛猪,他们也是不嫌弃的。
所以乌力罕等一大票鞑靼金国的骑兵将领们,就是对着前方四五公里外,那些南唐蛮子们在无名湖泊边上构筑防御阵地开始苦思冥想起来。
思索着该如何攻克他们的防御阵地,然后歼灭这支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大唐第一骑兵军。
第1636章 围困
当天傍晚时分,乌力罕就是率军抵达无名湖泊,在第一骑兵军阵前大约四公里外的地方安营扎寨。
不是只在东边安营扎寨,而且是在北边也是部署了万人安营扎寨,至于南边是湖泊,西边嘛,只是象征性的部署了几百人监控。
此乃围三厥一,典型的围困战术。
故意放开一个缺口动摇敌军坚决抵抗的意志,而这个缺口一般也只是看起来是生路,但实际上依旧是条思路。
因为那可是西边,你第一骑兵军往西的话,后头人家乌力罕继续追上去,那就是个死字。
而且围三厥一也可以集中更多的兵力在某一个主攻方向。
乌力罕等一票鞑靼金国的骑兵将领们,在傍晚时分开始就是研究对面的无名湖泊阵地,后续还挑灯夜战,熬了一整夜。
最后争来争去也没有一个太好的办法。
这些人都是职业骑兵将领,对步战和炮战本来就不怎么擅长,但是就算是不擅长,他们也知道对面的无名湖泊边上的南唐蛮子的防御体系是非常完善的。
前后小河迟缓己方的进攻路线,一旦己方的进攻兵力冲近小河后,哪怕小河本身并不能阻挡士兵继续过河,但是必然会减缓速度,到时候人家居高临下可以肆无忌惮的开枪。
那样一来,伤亡可就大了!
还有人说,不和他们玩步战,我们先派出一部分兵力先把小河给填平了,然后直接骑兵冲锋杀上去。
不过这话刚说完就被人否决。
填平一段河流容易,但是想要填出来足够数万骑兵冲锋的河段,那工程量可就大了去,等河流填出来了足够的宽度,估计自己也死的差不多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