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大唐的海外领地还是说在土著控制区里,这些煤矿的主要投资开采者都是大唐人,同时这些出产的煤炭大多也都是供应大唐的船只使用。
只不过在海外地区的煤炭开采,受限于进出口委员会的限制,不能从本土进口并使用设备,因此产能都不怎么高。
后续数大劳务公司成立,并承接了大量的劳务派遣后,才让海外地区的煤炭产能逐步上来,用以供应大唐船队在海外地区的需求。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是无法全部满足如此众多的大唐海外船只的需求,因此还是需要从本土运输不少的煤炭出去。
煤炭、钢铁这两大行业,可以说就是当代发展工业的一个缩影了。
这两个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也可以认为是大唐帝国的工业化进程,在经过了前面数十年的铺垫之后,进入了一个新高度。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宣平三十六年的大唐帝国,战争什么的基本已经上不了各地报纸的头条了。
哪怕是帝国还在乌拉尔河、山脉以及伏尔加河等流域,和鞑靼人进行着战争,彼此间三天两头打一场小战。
哪怕是帝国陆军在印度地区的第二次印度战役也还在继续,都已经是灭掉了好几个当地的土著国家,把在印度的实际控制区扩大了三倍有余。
哪怕是帝国在各个海外领地都是进行着各种移民和建设。
但是这些,和帝国内部的高速发展比起来,却都是不算什么了。
如今帝国内,最为关注的还是本土工商业的发展。
毕竟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事,至于太过遥远的海外事务,其实绝大部分民众都是不怎么关心的。
在这种大背景下,在巴库的左成生也是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个新转折点。
之前他代理了皇家石油公司在奥斯曼地区的煤油销售后,又是代理了帝国石油公司的销售。
在出口方面,这两家官方控股的公司显得特别一致,出口价格一致,甚至连代理公司都用的同一家,至于他们两家石油公司之间的内部利益分配,自然是有上层的大佬们进行谈判,并且已经是敲定了份额以及利益分配。
这对于左成生来说也是好事,这意味着他在奥斯曼市场上,是没有第二个竞争对手的!
哪怕是这两家石油公司为了避免意外,已经是出资入股了他的西海贸易公司,让西海贸易公司重新成为了一家合股企业,不过左成生依旧占据了百分之六十的股份。
在宣平三十六年的第一个季度里,他麾下的西海贸易公司,成功的通过旗下的诸多渠道,出口了大约价值六十万唐元的煤油。
这还是不是他最重要的工作成果,最重要的是,通过长时间的市场培育,他已经是把销售渠道建立了起来,从巴尔干半岛再到两河流域,都已经有了该公司的煤油销售渠道。
甚至通过奥斯曼,煤油已经是进入了北非、中欧地区,其中包括了鞑靼人的金国。
虽然说鞑靼人还在和大唐人以及奥斯曼人都打着仗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双方的贸易已经断绝了,毕竟仗要打,钱还是要赚的。
有些不怕死的军火商们,甚至都敢直接卖给鞑靼人武器……
按照现在的情况进行预估,未来的一年内,西海贸易公司能够向奥斯曼地区出口总数至少两百万以上,甚至三百万唐元的煤油。
而这个数据已经是相当庞大了!
并都已经是取代了诸多大唐向奥斯曼出口的其他产品,成为了大唐对奥斯曼贸易的第一大宗货物。
煤油,这种看似不起眼的东西,自从出现后,就是爆发出来了巨大的能量,不仅仅内部需求庞大,而且出口也是相当的好使。
一年三百万元的出口额,归属西海贸易公司的利润至少也有五十万以上。
一年赚五十万,这简直就是暴利!
而当左成生因为自己的西海贸易公司赚钱暴利的时候,他并不知道,皇家石油公司才是真正的暴利。
随着南洋油田开始出油,今年大唐的原油价格开始下降,但是依旧维持在了五唐元一桶,宣平三十六年第一季度的原油产量为三百万桶,如果只是买原油的话,仅此一项就是能够得到一千五百万唐元营收!
更不要说,他们不仅仅开采石油,还提炼石油,他们除了少量对帝国石油公司供应原油外,其他的都是自行提炼然后销售。
因此他们的实际营收和利润都更高,而且高到一个让所有人都惊叹的地步!
第1731章 企业需要社会责任感
根据皇家石油公司上报给皇室资产科的宣平三十六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
该公司在本年的第一季度营收达到了两千万之巨。
营收这么恐怖了,但是他们的利润更恐怖!
他们利润预计将会达到一千万!
垄断了石油开采,提炼和销售的他们,获得的利润之多,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哪怕是皇室资产科的大佬们在得到了皇家石油公司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时,都是被吓住了。
一度怀疑他们的财物报告数据出错了!
就算是李轩看到皇家石油公司的财物报告时,都是有些难以置信。
就卖个煤油而已,一个季度就能赚一千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