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其他学校的呢,别说全国前十了,早些年皇家理工学院随便一个退学生过去了都是教授!
同样是教授,但是两者之间天差地别。
现在,李轩就是要解决这个看似只是个称呼,但实际上很多人关注,并且关系到学术声誉的事情。
在皇家科学院内,他设立了‘皇家科学院院士’这个头衔,而这个头衔将会办法给在各个科研领域内最杰出的人。
为了体现院士头衔的重要性,首先这个头衔将会享受有正二品官员的待遇,基本上一部尚书所能够享受到的,院士都能享受到。
只是按照这个选拔标准的话,能够入选的人几乎都是学术贵族了,人家不仅仅是个贵族了,而且本身的待遇都是非常杰出,甚至超过尚书这个级别了,那里还在乎什么二品待遇啊!
九月份,李轩召见了帝国内最为著名,出色的科学家一共八十余人,为他们授予了皇家科学院院士头衔。
由此宣告了第一批皇家科学院院士的诞生。
这八十多人都是目前大唐帝国内最杰出的科学家,从事各个领域的都有,年纪有大也有小。
大的都有五六十岁了,而最小的韦庆欣才二十多岁而已!
这个年轻人厉害的很,才二十来岁呢,就已经是坐稳了皇家理工学院物理系主任的位置。
据说这位置还是和前任物理系主任打赌赢来的!
不过具体赌什么,过程如何,那就是外人不知道的了。
这人最近几年已经是没有和早几年那样,东搞一下,西搞一下了,而是把所有精力都是放在了理论物理上,成果斐然,已经是超越了诸多老前辈,大有帝国内理论物理第一人的架势。
如果没有这么个成就,他也坐不稳皇家理工学院物理系主任的位置。
这人在李轩看来,那就是个超级天才,估计智商少说也有两百多,只是和其他超级天才一样,都一股脑折腾理论物理或者数学去了。
就没几个人愿意搞一些实用化应用类的学科,比如说搞搞化学,工程啊什么的。
如果韦庆欣这样的人愿意去搞一些实用化的学科,就他那脑子,一个人顶的上几十个研究团队!
可惜,人家不乐意!
不过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科学家嘛,都矫情,强迫是强迫不来的。
而且理论研究也很重要,虽然李轩根据自己的记忆弄了很多什么理论出来,但是只知道结果不知道过程是不行的。
这些年大唐帝国的理论研究,一直都是在试图重新证明诸多理论。
效果也很不错,这搞出来了证明过程后,后辈学子们学习某条理论的时候,就能一目了然了,而不是和以往的时候一样疑惑:一加一为啥就等于二呢?
第1749章 书中自有颜如玉
李轩亲自为八十多名目前帝国最顶级的科学院颁发院士头衔,也是再一次体现了帝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让更多的学子们苦心读书,然后获得大部分所梦寐以求的荣华富贵。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句话在当代的大唐帝国依旧适用,甚至某种程度上比以往的王朝更加适用。
只要你足够聪明也足够勤奋,那么出身贫寒就绝对不会成为阻碍你出人头地的障碍,因为大唐帝国有一系列的奖学金,足以让你不用一毛钱,甚至都还能领取生活费养家糊口就完成学业。
一旦所有所成,荣华富贵不在话下,再不济也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
大专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学子就不说了,哪怕是预科生或中专生,他们就算无法继续报考大学或大专,但是这一份学历也足以让他们前途坦荡,因为目前大唐帝国的科举制度里,对参加科举的学子的学历限制已经是放低到了预科或中专。
甚至就算是普通的中学生也是如此,足以让他们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读书,在大唐帝国里是非常正式的事,不管是贫寒之家的子弟还是权贵子弟,都将读书视为改变人生的最好途径,哪怕是学子年纪还小,自己不知道,但是父母肯定会知道。
因此哪怕是家境非常贫寒的家庭,在孩子七八岁的时候也会咬咬牙把孩子送去小学读书。
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自家孩子足够聪明,在第一年第二年里就表现优异,那么后续的读书费用以及生活费用他们完全不用担心,官府会全包了。
嗯,前提是孩子足够聪明!
如果只是中等之姿,那么顶多也就读个一年两年,然后他们就会放弃了,毕竟拿不到奖学金的话,贫寒之家是供不起小孩子上学的。
读书能改变命运,在大唐里是非常现实的,甚至也是目前贫寒子弟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
其他路子基本都不怎么靠谱,偶然性太大。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也就导致了大唐的基层教育其实是非常发达的,根据礼部教育司的统计,目前本土范围内,适龄男童的入学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九十。
只是其中的相当多一部分因为各种限制,无法完成六年的小学教育,会在小学的六年就学阶段里陆续退学。
最后能够小学毕业的,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
等到了中学阶段,那么基本上就比较少发生中途辍学的情况,一般都会读完三年的中学教育,毕业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