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简单看了一番,首先是煤气机方面,这玩意的研究主要是杭州动力机械公司,该公司一开始是纯民营企业,后来皇室资产科对该公司进行了投资获得了部分股份。
该公司的冒头,就是为海军研发煤气机战车,只不过煤气机战车实在不靠谱,这个项目早就被林子然亲自毙掉了,后来该公司把目标转向到了工业用煤气机以及煤气机拖拉机上。
其中的煤气拖拉机项目彻头彻尾的失败了,退出的产品根本没人采购,人们宁愿继续用笨重的蒸汽机拖拉机,也不要麻烦,而且很不安全的煤气机拖拉机。
但是他们的工业用煤气机却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也没多久,但是却已经是先后获得了数千台的订单,杭州动力机械公司也是先后推出了多种改进型号。
因为这玩意体积和重量小,而且更重要的是热效率高。
如今杭州动力机械公司的工业用煤气机,其热效率已经是能够达到百分之十八了,而这可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
其单机功率也是从一开始的十多马力提升到现在的一百多马力。
这种煤气机对于很多工厂而言非常适用,不仅仅因为热效率高而导致燃料成本更低,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积小,同时运行的时候也更加稳定,维护比较容易。
不会和庞大笨重的蒸汽机一样,燃料成本高不说,而且维护也比较复杂。
煤气机这玩意,在林子然看来是没啥太大的前途的,尽管在工业上今后有一席之地,但是绝对没有汽油机、柴油机那么大。
甚至煤油机短时间内也没啥卵用,这年头他又不搞航空航天,要啥子煤油发动机啊。
而柴油机的话,这玩意有用,但是从报告上来看,研发的难度比汽油机更大,而且还有很多难以解决的缺陷,比如说震动大,对机体制造要求更高。
毕竟这玩意是纯粹是靠着高度压缩,让温度超过燃料的自燃温度来燃烧并做工的。
这就对气缸以及其他诸多零部件的制造提出更高的要求。
单纯从技术角度而言,柴油机比汽油机还难。
这也是为什么汽油机都已经是开始样机测试了,而柴油机连个样机都还没有的缘故。
短期内,能够大范围实用化的内燃机,也就只有汽油机了。
大唐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如果对比地球近工业国家的话,其实是发展非常不平衡的。
在部分学科上,尤其是理论学科上,大唐的科学水平甚至都已经可以说是达到了二十世纪初期水准,人家韦庆欣教授的相对论研究早就搞出来了,现在量子物理都是搞的差不多了,不过都是理论研究,而且还是站在圣天子李轩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搞的理论研究。
为此,心高气傲的韦庆欣教授这一两年到处拉经费搞试验,以求在试验里寻找各种证据,用来证明这些理论,并为自己的研究探明下一步的方向。
毕竟知道理论是不行的,你得拿出实际的东西来证明啊。
为此已经耗费了皇家理工学院物理系大量的经费,搞的皇家理工学院物理系内部都是有所怨言,但是人家韦庆欣一转身直接跑到陆军那边要经费去了,陆军那些傻蛋将军们不知道怎么了,被人家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最后拿出了大批经费让韦庆欣折腾……
韦庆欣为代表的各种理论研究,已经是超出太多,但是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基础学科,制造领域等方面却是落后太多。
尤其是基础材料上落后很多。
大唐的诸多理论研究甚至能够达到二十世纪初期水准,但是制造业,尤其是基础材料方面顶多也就是十九世纪中期水准。
没办法,理论研究有个天才灵光一闪,立马就上去了。
而材料这些东西,你得慢慢折腾,需要不断的进行各种测试挑选,从无数种可能性里挑选出可以用的一种来。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庞大的试验经费来慢慢积累的,急不来。
第1880章 即将迎来汽车时代
这也是为什么内燃机的理论已经很完善,但是连汽油机的研发都依旧困难重重的原因。
不是设计不出来,而是造不出来!
不过如今汽油机的项目投入非常大,众多试验都是同时进行,甚至都还投入巨资进行配套研究,根据项目组的预测,半年内能够完成前期试验,两年内应该就能够搞出来实验室制造的工程样机。
至于批量生产,这个和皇家理工学院没啥关系。
皇家理工学院历来研究的都是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至于如何把这些技术普及化,和他们没啥关系,那是外头企业该做的事情。
但是汽油机这东西吧,李轩估计着普通企业搞不起,看看这份报告上对汽油机项目的诸多新型材料的高要求以及制造工艺,企业如果想要搞的话,得先建个十家八家的材料配套、加工工厂再说,而且都是属于最尖端的水准,那投资可大了去。
李轩只是看的大概就知道,如果这汽油机真搞出来了,哪怕是不考虑成本,但是要想做到量产的话,估计还得砸下去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进行产业配套。
这玩意比当年的蒸汽机还要难搞!
如此庞大的投入,民营资本估计很难支撑,这种事只能靠国资或皇资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