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有了,再加上原来的运河运输体系,这就让运输成本降低下来了不少。
放开铁路限制,放开农业机械设备的限制,仅仅是这两项,就已经是足以拉拢美洲移民的心。
普通人是不会关注这么多的,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对于绝大部分美洲人口而言,他们的利益就是农业利益。
只要让他们的农产品卖得出去,卖得出去高价,那么他们就会支持金陵方面。
反之,他们就会跟在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后头呐喊什么美洲本土化之类的。
稳住海外移民里的农民群体,并大量进口海外农产品,这是经济发展计划里的一大核心政策。
因为这也是经济一体化里的核心目标,那就是把海外领地的绝大部分农民群体,和帝国本土绑定起来。
海外领地那么多的粮食产量,他们自己可消化不了,只能是供应本土市场的。
一旦失去了本土市场,海外领地的农场主经济体系分分钟就得崩溃。
而这,也就是经济一体化的本质了。
让他们从此以来离不开本土!
不会从感情上的,而是从利益上!
如果说农业是稳住了海外领地的基本盘,那么后续的矿产开发、商贸以及其他诸多行业的放开限制,那就是用来稳住海外领地的士绅群体了。
第1957章 华南矿务公司的申请书
五湖省西湖城内,冯新原看着手中的这份申请书,仔细看了又看后,这才是签名,盖下印章。
签名盖章后再看,冯新原却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很清楚自己签下的这份报告会在以后造成什么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对于五湖省的影响,更是对美洲七省,乃至对整个帝国的全球战略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因为这是帝国第一次正式批准企业在海外领地动用机械设备开采矿产资源。
当然了,冯新原纵然是五湖省巡抚,也是没有这个权限直接批准这种事。
实际上,这份申请报告已经是有了诸多机构的批准!
有商部矿务司的批准,有农部地质环境司的批准,有巡警部消防局的批准,有户部卫生司的批准,还有国防安全监管委员会的批准。
上面一共有大小十八个机构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
除了五湖省巡抚衙门外,其他十七个清一色的金陵京畿机构。
换句话说,这是一份帝国高层首肯并通过的申请书,也是大唐帝国有史以来,第一份获得通过的在海外动用机械设备采矿的申请书。
在海外开采矿产并不稀奇,大唐帝国在海外地区开采矿产的例子多了去。
早期是开采黄金白银铜等贵金属,中期是涉足硝石、鸟粪等国内缺乏的矿产,等到后期,则是在全球范围内大范围开采煤矿。
因为大唐帝国的蒸汽船只满世界跑,对煤炭的需求量大不说,而且大唐帝国也不可能从本土挖煤然后运到海外的仓库去备用,这样成本实在太高,所以大唐帝国在海外的诸多领地里乃至和土著喝过开采海外的煤矿。
比如欧洲地区的英伦三岛地区,就是大唐帝国在海外地区的一大煤炭供应基地,保守估计当地至少有数十万土著通过手工开采的方式开采煤炭,然后供应大唐帝国在欧洲乃至其他地区的煤炭消耗。
所以大唐帝国在海外开采矿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管是海外领地还是土著控制区内,都是有类似的行为。
但是在海外领地动用机械设备开采矿产,这绝对石破天荒的第一次。
大唐帝国对机械设备的控制极为严格,过去这么多年来,只有本土地区以及局部本土化的地区才能够获准使用机械设备。
典型例子就是南非的金矿、巴库地区的油田。
要知道当年为了开采这些地方的黄金和石油,大唐帝国可是破天荒的特地搞出来了‘局部本土化’。
后续为了开发南洋地区,大唐帝国干脆是采取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搬国行动,大唐帝国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把所有的南洋土著一股脑搬迁到非洲去了。
最后大唐帝国才是在空无一人的南洋地区里进行移民开发,并作为本土经营。
如今的南洋半岛地区,已经是多出来了三省一州,分别是安南省、暹罗省、缅甸省、马六甲州,此外呢,在缅甸省和印度地区,还有一片充当缓冲隔离带,面积非常庞大的缅西州,该州的主要作用就是杜绝印度地区的土著涌入,西端是大唐边防部队,东边同样是大唐边防部队,中间则是大片的无人地带。
缅西州之西,则大唐直属海外领地孟加拉州,再往西还有则是大唐扶持起来的几个土著王国。
从傀儡土著王国,到海外领地,再到本土隔离带,再到本土居民区,大唐帝国为了防备土著从西南边境涌入,那也是煞费苦心了。
从南洋半岛地区的例子也就可以看的出来,大唐帝国在本土化,在机械设备的动用上是有多么的重视。
限制如此严格之下,也是导致了目前大唐帝国虽然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有着广泛的海外领地,但是除了极少数电梯、港口设施、船只等机械外,其他的机械设备几乎是很难看见的。
唯一能够看见比较多的也就只海外的各大军事基地了。
比如说休达军事基地,那里就有着比较完善的战舰、普通船只维护设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