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是为了去某个地方玩,那么很多人就会不知觉的把价格承受能力提高很多。
针对这一点,冯氏航运公司适当的调整了新星号的运营策略。
以前的新星号是豪华客轮!
现在,新星号是豪华游轮,同时还在船上增设了诸多游玩设施,确保旅客在海上旅程的时候可以享受到各种顶级服务。
新星号的出现,让冯氏航运公司名声大涨,公司品牌也是日渐高涨,并带动了该公司旗下的中低端客轮业务。
但是即便如此,实际上冯氏航运公司的大半业务也不是客运,而是货运!
当年冯氏航运公司的崛起,靠的就是廉价这两个字。
而这个廉价更多的其实还不是体现在客运领域,而是体现在货运领域。
那些企业可是不会在乎冯氏航运公司的廉价运输丢不丢面子,人家在乎的只是成本。
而冯氏航运公司的货运成本,一直都是控制的相当好,人家自己挖矿炼铁造船,甚至连码头都自己搞。
从上游到下游全部涉足,为的就是控制货运成本。
尽管这样也是造成了冯氏航运公司下属子公司众多,看似有点主次不分,但是,人家却是切切实实把航运成本给降低了下来。
靠着廉价货运,冯氏航运公司在货运市场上一直都是占据了相当多的一部分份额。
这也更是让冯氏航运公司认识到了,航运这玩意要赚钱,要市场份额,就要船大!
船只大了,才能装运更多的货物,才能够更加有效的降低每吨货运成本。
这也是直接推动冯氏航运公司在数年前就启动万吨货轮计划的直接原因。
到目前为止,冯氏航运公司已经是有九艘万吨以上的散装货轮投入运营,同时还多艘正在建造当中。
甚至他们还在筹划建造两万吨以上的大型散装货轮。
别看这两万吨很大,实际上技术难度并不高。
因为货轮嘛,也不追求航速之类的,要的只是装货多。
所以动力性能要求很小的,哪怕是两万吨的货轮,其动力顶多也就几千匹马力而已,还比不上一艘几千吨的客轮呢。
船体要求也简单,也不需要大吨位豪华客轮那样那么多的装饰。
因此整体技术简单,成本也低。
要不然冯氏航运公司也不会短短几年内,就一口气服役了九艘万吨货轮,在建多艘,现在又打算搞两万吨以上的货轮了。
冯氏航运公司的发展策略,也可以看成是帝国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那就是运输成本进一步降低,海上贸易成本进一步降低,航运企业为了保持利润,不得不追求更大吨位的货轮,以更多的运输量来降低单位成本,并提高整体利润。
这么做的不仅仅是冯氏航运公司,长江航运公司等大唐帝国一大票的航运公司都是看到了这种局势。
如今新建造的远洋货轮,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万吨以上的货轮了,至于只有几千吨的货轮,估计以后也就只能跑一跑本土沿海航线了。
不过还被说,其实本土沿海航线才是帝国航运业的大头!
远洋运输听起来高大上,但是在帝国的航运市场里并不占据主要的份额。
帝国本土沿海航线,其实范围很大,真说起来的话,更严格上来说应该是西太平洋航线。
帝国东亚大陆沿海、东海省、南洋半岛沿海、南洋诸岛、澳洲,这些地方可都是本土沿海地区。
所以,大唐人口中的本土沿海航线,不仅仅是说东亚大陆沿海的这么一小段,实际上包括了整个西太平洋海域的各条航线。
而这一地区,才是帝国航运业的主要市场!
当柳河巷号满载着上等小麦,准备返回本土的时候,苗明坤也是成功的亲自押送了一大片的采矿设备抵达了华南矿务公司在五湖省的煤矿区。
这煤矿其实距离西湖城没有多远,之前在美洲矿务公司的时候也是进行了小规模的开发,因为这煤矿是比较难得的露天煤矿,煤矿品质也是相当不错。
只是以前美洲矿务公司只能高价雇佣移民人工开矿,成本巨高,所以别说赚钱了,那都是一年比一年亏。
但是现在政策改变了,那么一切都变的不一样了,不管是成本和产量,都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1961章 只有士绅没有商人
一大批机械设备运抵后,等工程师们安装调试完毕,那么就可以用机械代替大量的人力开采煤炭,这成本瞬间就能够降低下来一大截,同时产量也会大幅度的增加,用以满足美洲地区的煤炭需求。
要知道,之前美洲地区空有大量的煤炭,但实际上大量用来都还得从欧洲运输过来!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最大的原因就是美洲本体人工采煤成本太高!
而欧洲那边的煤炭,主要是英伦三岛出产,那里的煤矿也都是大唐的大型矿务公司所控制,并和当地土著合作开发,当地土著的薪水低多了,哪怕是后续加上运输的运费,也比美洲当地开采的煤炭便宜很多。
这,也是包括北美洲在内的很多大唐海外领地的矿产资源难以开发的原因。
不是品质不够好,不是储量不够丰富!
而是成本太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