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帝国能够顺利推行个人所得税的缘故。
除了众人最为关心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调整外,还有一个很多人关注的税率调整,那就是农业税调整。
每一次税务改革,其实农业税改革都是重点,而且基本都是朝着降税去的。
持续的农业税降税,如今农业税的份额已经是只占据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八了,而在初期的时候,农业税的收入占据了帝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左右。
初步的降低农业税,减轻农民的负担,这是帝国数十年来的一贯政策。
这一次不出意外的话,同样会降低农业税,当然了,只会降低少地农民的农业税,至于对拥有大量土地的农民,帝国可不把他们当场农民,而是把他们当成地主或者农场主,该缴纳的税收还是要缴纳的。
此外帝国可能会调整部分商业税的征收范围以及额度,其中有减税的,有加税的,比如说已经是多个地方实行多年的房产税,就有可能在这一次税务改革里,全面推行。
这些税务改革,都是会极大影响帝国各个阶层的人。
但是总体上,这一次的税务改革的战略方向还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增加税收总额。
这两大战略方向咋一看有点矛盾,但实际上一点也不矛盾。
第2107章 破产的大唐地方衙门
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和增加税收总额一点也不矛盾,因为减轻低收入群体的负担,主要是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来施行的,而增加税收总额,则是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堵住漏洞来进行的。
以目前帝国的经济发展来看,哪怕是不加税,其实税收收入也是逐年上涨,唯一的问题就是要及时的堵住诸多漏洞。
这年头聪明人太多,每年都会出现一大堆的各类避税方法,对此每一次的税务改革,都会对已经发现的税务漏洞进行封堵。
整体的方向是已经明确的,但是具体该如何施行,这就是各方博弈的重点了,这也是给宣平四十七的十二月份,带来了和往年不一样的热闹。
包括陈立夫等重臣在内,除了和往年一样为了年度预算飙演技外,还需要争论税务改革方案。
这个春节,很多人注定是过的不安心的。
随着春节的到来,一年一度的年度预算也是最终确定,不过这个年度预算也没啥好说的,基本和外界预料的差不多。
宣平四十八年的财政支出预算为八点五亿唐元。
其中军费支出预算是百分之十八点三,达到了一点五亿多,其实这个数字还包括了近卫军军费,虽然名义上,近卫军的军费是不从军费里走,而是从皇室经费里走,不过人家也基本默认了近卫军军费也算在军费里面了。
而这个比例其实和去年持平,帝国的军费支出,很长时间里都是维持在一点五亿唐元左右,甚至都不会因为财政收入的增加或者减少而变动太大。
除了军费之外,剩下的钱基本都是被内阁各部门给瓜分了,除了行政费用(包括官办教育、医院等公共服务体系的人员薪资支出)外,大部分财政支出都是用来依旧是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
进行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大唐帝国持续了几十年的基本国策,每年都要修一大堆的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等。
而这仅仅是局限于中央财政的经费支出,并不包括地方财政的支出。
因为大唐帝国的税务体系里,虽然钱都是税部收的,但是这些财政收入并不是所有都会缴纳给中央财政,有一部分是留给各级地方财政的。
整体上,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是维持在一比一左右,不过不同年份、不同地方也不一样。
各级地方有财政收入,自然也就有了各级地方财政支出。
两者相加,其实才是大唐帝国的全国财政收入、支出。
而地方有财政收入以及支出,所以才会有富有大唐特色的地方财政破产的情况!
帝国那么大,总会有一些地方衙门犯下错误,导致欠款太多而破产的事情发生,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内陆腹地某县前几年过于激进,也学人家经济发达的府县搞贷款修建水泥路,结果路修好了,但是地方经济还是那个卵样,又欠了一屁股债,结果导致财政持续恶化,最后破产。
破产后的该县,连办公大楼都被拍卖用来还债,一票官员们只能住在简陋的临时板房里办公。
今年冬天的时候,堂堂县令和县丞们,都得在四面漏风的板房里办公,甚至因为财政缺钱,连炉子都没法用。
甚至哪怕官员个人有钱,但是为了政治印象,都不敢自己掏钱买煤炉子取暖。
那啥,你非要买,上头就敢撤你职。
麻蛋,你都把地方财政搞破产了,你要是还继续高高在上享受,你让民众怎么看,民众还不得认为官府黑透了啊,这可不行,你得让民众有地方发泄怒火啊。
所以,破产地方衙门的官员,必须惨!
要不然老百姓不爽,上头也不爽!
不过即便是这样,依旧挡不住很多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大肆举债,搞各类发展。
毕竟冒险成功的话,分分钟就是升官发财!
搞不好的,那就大冷天的吹风去吧,这辈子也别指望升迁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