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太子李暠的去世,却是打破了他的计划!
历尽无数风雨的李轩,几乎瞬间就知道,太子去世的消息暴露出去后,肯定会引起巨大的轰动,甚至海外领地的动乱!
到时候外人会怎么看待这事?
估计无数人会想到明初太子朱标去世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吧!
但是,只要他还活着,那么帝国的秩序就不容破坏!
海外领地的独立哪怕是历史的大趋势,但是在他李轩面前也得规规矩矩的缩着!
李轩一手建立了这个帝国,他知道自己无法保证这个帝国能够长长久久,海外领地,尤其是南北美洲那边独立倾向是越来越大,而且这可不是当地藩王之类的想法,而是当地的主流群体,也就是中上层的想法。
他们不再满足于当农场主,搞转口贸易,他们想要涉足更多更赚钱的领域,尤其是那些帝国本土日防夜防,死活都不准美洲地区搞的工业领域。
而当地的藩王,其实也只是代表他们利益的一面旗帜而已!
不客气的说,其实帝国的诸多海外藩王们看似光鲜,但实际上也只是当地部分利益阶层的代表人而已。
而很不巧,藩王成为海外封地的利益代表人这个现状,是李轩自己一手推动的!
为的就是哪怕帝国崩溃了,但是各地藩王在自己的封地里,依旧拥有庞大的威望,能够获得当地利益阶层的支持,进而延续统治。
这种状况也就导致了帝国现状的复杂性!
当上海那边的北岸队,以大比分击败了西湖汽车队的时候,李轩电令本土以及海外各部队进入戒备状态,无旨不得擅动。
次日,帝国正式昭告天下太子李暠薨。
当天晚些时候,李轩昭告天下,正式册封太子李暠之嫡长子李宏弨为‘皇太孙’,这个皇太孙可不是口头上的习惯称呼,而是和太子是同一个性质,属于正式的储君封号。
册封李宏弨为皇太孙的同时,同时诏令皇太孙李宏弨署理御书房。
最后,电令诸王返京奔丧!
前面几个都还好,但是最后一个电令诸王返京奔丧,这就让很多藩王们惊恐不已了。
现在是太子刚死,局势动荡之际,藩王们担心回了金陵还能不能活着回封地,那可就很难说了,死可能性不大,但是怕被软禁啊!
但是不回去,那也是个死字!
所以海外的藩王们现在纠结的很,这回去不是,不回去也不是!
不过纠结归纠结,但是大小一共二十五个藩王,除了八个本身就因为年纪较小,还在金陵上学的藩王外,其他藩王都是一股脑来了。
天下二十五藩王齐聚京师奔丧,意外自然是不可能有什么意外的,就算本土方面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把他们集体坑杀,或者拦着不让他们回去不是。
不过即便如此,不少藩王们还是做了后手准备的,一个个都是把世子留在封地里呢。
看着他们的应对手段,李轩都想笑!
一群兔崽子,老子只是想让你们别那么快造反而已,又不是想要干嘛,干嘛天天防着贼一样防着老子。
老子要是不想给你们封地,不想给你们造反的机会,早把你们当猪养起来了。
李轩把他们集体叫过来,主要还是想要敲打他们一二,老子还没死,别折腾。
老老实实当的藩王,把自己的封地经营好。
至于造反,等百八十年以后再说。
第2142章 第二次工业大发展
宣平六十年,太子李暠薨,给处于稳步高速发展中的大唐帝国带来了一些波澜。
不过也仅仅是波澜而已,如今圣天子虽然年纪已大,但是依旧牢牢的掌控着朝局,不管是藩王还是权臣又或者是土著们,全都是不敢生出任何兴风作浪的想法。
因此在后续的二十五藩王返京的时候,没有出现任何的波澜!
帝国的宣平六十年,就在这么平稳的渡过了。
和以往不太一样的就是,年轻的皇太孙李宏弨开始频繁出现在大唐朝报等官方媒体上。
如今的他虽然年轻,但是已经被圣天子钦命署理御书房,就和之前的太子一样,而自幼接受严格皇室教育,并且在前几年开始就已经实际接触政务,详细负责电气化展开的他也是很快表现出来了统筹大局的能力。
在多次的御书房会议上,皇太孙李宏弨都是表现出来了沉稳,冷静以及老辣的手腕,把诸多事务处理的妥妥当当。
皇太孙李宏弨的表现也是让圣天子李轩看在眼里!
这让李轩安心了不少,他之前还有些担心皇太孙过于年轻,难以把控朝局呢,没有想到能够把事情处理的如此妥当。
看似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但是胜在平稳。
而现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平稳更重要了。
在太子李暠薨以后,帝国已经是不太适合出现什么过于轰动,激烈的事情了,现在的帝国需要稳!
而最近大半年里,皇太孙李宏弨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施政手段,也是让李轩放心了!
这个嫡长孙的性格,天生就适合当一个统治者,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他李轩自己都更适合!
看似平和,但是心狠手辣,该做的事情一点也不含糊。
唯一欠缺的就是手段还过于浅白了些,稍微鲁莽了些,以至于很多时候会把他自己的意图暴露出现惹得一身骚,但是这是经验问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