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几个人大多也都不差,基本都是帝国高级军政要员退役或者致仕后担任。
因此钱纪云如果想要靠着官位来压人,那是压不住的。
更何况,大唐西洋公司本来就有管理殖民地的权力,他钱纪云就算是不愿意也是改变不了什么。
如果是普通官员过来,看着自己被彻底架空,要么是愤愤不平,要么是心灰意冷了,但是钱纪云同样不是普通人。
混迹官场二十多年的他,不管是早年在前明官场上混,还是说在如今的大唐官场上混,先不说有没有干实事的能力,但是这政斗技能那是绝对点满了的。
农业工商等事务他无法插手,不代表着钱纪云没有办法了啊!
所以他另辟跷径,把矛头对准了文化宣传上头来!
帝国评定地方官员政绩,有几个主要的标准,一是稳定,二是民生,三是教化,这三条几乎就是雷打不动,而且是最重要的政绩。
钱纪云当年在帝国本土任职的时候,也是当过县令的,当时他可不是靠着发展农工商业之类的民生爬上去的,这些事对于他这个传统官员来说,难度有点大。
但是他靠的是雷厉风行的打击当地劣绅和土匪,搞好了治安,然后辅以教化功绩,这才是得到了上级的看重爬了上去。
如今在这戈河州,稳定和民生是不用指望了,那是大唐西洋公司的事,但是这教化一事,大唐西洋公司却是没有多大心思插足的,而钱纪云就是利用了这一点,从教化入手,准备在这一方面做出成绩来,争取早日调回国内。
所谓的教化,实际上那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忠君教育!
第1109章 钱纪云的奋斗
如果是传统王朝里的教化,其定义大概就是发展文风,培养士子之类的,但是在大唐王朝教化的定义却是有些不太一样。
在大唐王朝,教化的定义是‘忠君爱国’,或者省略一点,那就是忠君!
忠君教育,这才是教化的重点,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所以在码头迎接国内来的舰队时,他其实都没把心思放在童尚超等人身上,而是惦记着舰队里上搭载的一部分货物。
什么货物?
大唐朝报以及各类书籍!
这些才是他最看重的东西!
大唐朝报,作为大唐王朝唯一的官方喉舌报纸,其发行可不仅仅是在国内地区,在海外领地同样能够看见这份报纸的身影。
因为官方明确要求,但凡是大唐领土,就要有大唐朝报!
同时,这也是在海外的官员以及商人乃至普通移民,了解过国内动态的主要,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渠道了。
官员们要从大唐王朝上分析国内政坛的动向,帝国重大方针,从而调整自己的施政方向。
商人们同样是要从上面了解帝国在工商业方面的各种最新政策,从而调整经营,寻找商机。
就算是普通人也是需要从中了解帝国的各种政策,因为上面的诸多政策,都是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哪怕是距离本土遥远无比的戈河州,也是因为这个命令,每一次国内有船队出发的时候,都是会携带大一堆的大唐王朝出海。
童尚超的舰队里,同样是携带了几乎是宣平十年发行的所有大唐朝报,此外还有从国内带来的诸多书籍。
给舰队方面的童尚超等人举行了欢迎宴会后,钱纪云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州衙门里,然后开始简单的翻看眼前的一大堆的大唐朝报。
上一次他看到的大唐朝报,还是宣平九年发行的呢,而宣平十年发行的大唐朝报,他还没有看过呢,身为一个帝国官员,不看大唐朝报,这是跟自己的仕途过不去,不看上头的朝报,了解最新的帝国政坛以及政策动向,犯错了都不知道。
随手从中抽出来一份朝报看,这是二月发行的一份朝报,上面的头版就是圣天子在金陵城郊外祈丰坛举行盛大的亲耕仪式。
报道上说天子亲自耕完足足一亩地,以身作则劝民务农,同时还同时举行祭天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亲耕仪式,这几乎是目前大唐王朝来每年最重大的仪式,它结合了亲耕和祭天,是非常隆重的。
不过这种事也是每年的惯例了,钱纪云看的重点也不是这个,他看的重点是陪同天子进行亲耕仪式的到底有什么人。
因为在这种每年最重大的仪式里,谁给天子牵牛,谁给天子扶犁,谁平整土地,谁播种,谁施肥,那都是有讲究的,而且每年的人员并不固定,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从这个名单里,那么你就会发现谁依旧受到圣天子的信任,谁又要即将爬起来,谁要下台了。
因为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有这个殊荣的,按照往年的经验,能够有这种资格的人,都是帝国重臣,除了德高望重的柳八苟等人外,其他人最次的也是从二品,陆海军中将以上的人。
不客气的说,亲耕仪式上陪同臣子的名单,那都是代表着帝国政坛的变动!
宣平九年,当时以吏部左侍郎的身份,首次陪同天子亲耕的盛商照大人,在四月份的时候,就是被诏入御书房,任行走大臣,时隔两月,也就是宣平九年六月,盛商照从吏部左侍郎调任礼部,任尚书。
此外在宣平八年,之前几次亲耕仪式都是陪同天子亲耕的御书房值班大臣钱梦久,意外的没有陪同亲耕,而在宣平八年八月,钱梦久年老乞骸骨上书致仕,圣天子三不准后,无奈准其所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