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第六胸甲骑兵团的骑兵们,就是跟着该团军官的军旗,改变方向杀了过去,而后方紧随的第一骑兵师的骑兵们,见状也是略微改变方向跟了过去。
如此,庞大的冲锋阵列就是开始改变方向了!
这个过程里,军旗的作用发挥到淋淋尽致!
如果说战斗刚开始,双方没有正式接触的阶段里,号角声还是其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后,那么等到战斗爆发的时候,实际上号角声只能是用来传递一些最简单的命令了,而且号角声的命令传递,也只能是用来串联高级军官之间,普通士兵忙着厮杀,哪有闲工夫去听什么号角声的命令啊。
普通士兵在厮杀的时候,只会根据本能,跟随着己方部队的军旗在走。
而这个时候,一军主官的军旗就是非常重要了。
根据大唐陆军条例,在战场上军旗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倒下的,以第六胸甲骑兵团为例子。
如今全团都是跟随着第六胸甲骑兵团团长的指挥旗行动,如果该团团长战死或者受伤,无法履行团长职务的时候,那么就会由副团长即时接替指挥,同时为了避免主官战死动摇军心士气,哪怕是主官真的战死了,但是其亲兵也不能降下主官的指挥旗,而是以最快速度找到副团长,让副团长接管指挥旗。
副团长如果战死了,那么就是团参谋长接管,如果还战死了,那么就是军衔最高之队官,如果军衔一致,则是番号最靠前的队官,比如第一队队官接替指挥。
而这个过程里,该团的指挥旗,一直都是必须高举着,引领全团将士作战。
要不然的话,大量的将士们无法获得指挥旗的引导,会在混乱的战场上彻底迷失的。
第六胸甲骑兵团的指挥旗,从发起冲锋的那一刻,一直都是耸立在全团的最前方,一名极为强壮,直接身披半身轻型板甲的骑士,一手持军刀,一手持缰绳,至于指挥旗,并不是他手持,也不是他背着,而是在马鞍上有一个专门的插孔,可以把指挥旗给插上。
这名指挥旗旗手,从战斗发起的时候,就是一直紧跟着他的直属长官,第六胸甲骑兵团团长廖强宾陆军上校的身后,距离从不超过两米之远。
廖强宾上校身边的人,自然是不止旗手一人,实际上他有两个旗手,一左一右,一人持第六胸甲骑兵团的军旗,这面军旗,同样也是承担了第六胸甲骑兵团指挥旗的作用。
该旗乃是大唐陆海军通用的蓝底红龙持剑旗,上绣有第六胸甲骑兵团的字样。
而另外一人,则是备用的旗手,他同样也有一面同样的指挥旗,只不过是在首席旗手死伤后或者发生其他什么意外后,他才能够接替任务,竖起指挥旗。
除了首选以及备用旗手外,还有副官两人、传令兵四人、外围则是有卫兵二十余人。
这些卫兵的作用,就是用来保护廖强宾以及旗手的。
但是战场上枪弹箭支无眼,别说他们这区区二十多人了,就算是整个第六胸甲骑兵团一起上阵,也不一定能够确保廖强宾和军旗的安全。
这不,随着鞑靼人又是发出来一波箭雨后,其中的一支箭诡异的射中了廖强宾,按照道理来说,廖强宾身为全团团长,为了亲临前线指挥以及人身安全,那可是直接配属全身甲的。
虽然这种全身甲都是轻型全身甲,对火枪的防护能力一般般,但是对于弓箭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但哪怕是全身甲,也是有弱点的,比如说面罩!
很不辛,廖强宾就是被鞑靼人的箭支击中了面罩,更准确的说,是面罩上的眼眶部分,为了获得视线,这部分可是没有遮拦的,而这支箭就是通过这个小小的缺口,直接射入了他的右眼。
被利箭射中右眼的廖强宾当即就是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声!!
第1230章 这河套我们不要了
幸运的是这支箭力道已经是非常微弱了,虽然射入他的右眼,但是却是没能深入多少!
大唐陆军的盔甲,甭管是全身甲还是半身甲又或者是胸甲,都是会配属有头盔,只不过根据兵种都不同,所配属的头盔也不同。
最优秀的自然是和全身甲相当搭配的头盔了,几乎是把整个头都给包起来,而且还是直接连接到胸甲上,能够把脖子也给保护住。
面部有面罩防护,面罩都不是铁丝制作的,而是直接一整块的铁板冲压成型,只是在嘴巴和鼻孔留有细小的空洞用来呼吸,同时在眼眶位置则是留有比较大的空洞以获得视线。
这说是面罩了,但实际上更不如说是一副面具,钢铁面具。
而和胸甲搭配的头盔,则是普通的头盔,通常没有面罩。
不过即便是全身甲或者是半身甲的面罩,其防护能力相对于其他部分而言,都只能算是一般,敌人一刀砍过来如果躲避不及时,受力不住往往会出现破损,导致死伤。
同时为了获得视线,骑兵们的头盔正前方都是采用面罩的方式,需要给眼睛留出空洞的,此外一些关节的连接部分,也是比较的薄弱。
这些缺陷,也是双方近距离肉搏战斗的时候,敌人最喜欢打击的部分,很多精锐士兵,面对这些身穿全身甲的敌人,要么是使用重武器,直接砸人,要么是使用短刀短剑,直接贴身上去从这些细小的缝隙插进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