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话,并不是大唐朝报的主要读者群体。
但是普罗大众也是有看报纸的需求啊。
甚至是上流社会的人士,他们虽然看大唐朝报,但是不代表他们不看通俗化的报纸啊。
要不然,这些年为什么总是会有私办报纸的案件出现呢。
市场有了需求,有了利润,自然有人冒着风险去做。
如今周毅然的提议,刚好符合了李轩的想法,这报纸嘛,甭管是严肃的政治报纸,还是偏向于实用性的科普、商业报纸,或者干脆是刊登各种离奇故事,八卦新闻的低俗报纸,都要有。
而且都必须是官府主办,纳入官府的监管之中来。
戴玉刚和周毅然这两人都是让李轩有了兴趣,而这两个人在资历和能力上,都是不算差的,足以进入御书房了。
所以仔细考虑了几天后,李轩就是把候选人圈定在这两个人身上,然后陆续召见了这两个人进行面谈。
这种面谈,可是要比折子上说的事多多了,李轩将会从多个方面去判断这两个人的施政方案优劣。
不是去评判他们的能力,而是评判他们的施政方案。
因为单就能力来说,能够爬到这种级别的官员,都不会差到那里去,唯一的区别,大体上就是政治理念上的区别了。
李轩先后和这两个人进行面谈的消息,自然是满不足,或者说根本就没隐瞒。
于是乎,圣天子先后召见周毅然和戴玉刚两个人的消息,瞬间就是传的整个金陵城满天飞,而且如今的江南大铁路以及金陵城到河南开封的铁路已经是初步成型,各种信件通过铁路,一两天时间内就能够传遍江南大铁路以及京开线的沿线。
这样不用几天时间,基本上大半个中国都是有不少人知道了圣天子已经是先后召见了周毅然和戴玉刚。
在这样的敏感时刻,圣天子谁都不见,偏偏单独召见他们两人,而且召见的时候,都是交谈了足足好几个小时,如果这还猜不到这背后意味着什么,那么政治敏感性也是太差了。
不用猜都知道,接替马维,进入御书房的臣子,就将会是在这两人之间产生。
而这个结果,也是让众多官员们叹气!
尤其是那些准备竞争这个位置的高官们,更是不少人都是失望不已,错过了这一次机会,下一次再有机会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呢。
第1451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早年的时候,李轩更换御书房值班大臣还比较频繁,基本一年就会换一个,但是最近几年,这种情况却是发生了变化。
最近三年的御书房值班大臣人员,都是没有发生变动。
这对于大唐帝国而言,代表的是政局稳定,是好事。
但是对于很多想要上位的人而言,这却不是什么好事了。
如今马维病亡,好不容易有了几乎,但是却是被周毅然和戴玉刚这两个人给抢了去,下一次御书房值班大臣空缺,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呢。
兴许是一年,两年甚至三年。
然而即便是这一两年的时间,对于很多重臣们而言也是无法等待的,因为官员是有任期的,一个职务担任三年就得调动,同时官员也是有致仕年龄的,而高级官员的年龄普遍也偏大,因为要从中低层爬上来,本来就需要很多年的时间。
两者结合之下,基本上很多尚书级别的官员干个三五年还没有机会成为御书房值班大臣的话,那么等待他的就是致仕了!
不过就算是他们失望也没有办法了,如果是巡抚,侍郎乃至尚书这种级别的位置,他们都能够争取一二,因为这些官员虽然也是圣天子独断,不过这种级别的位置这么多,圣天子不可能天天盯着人事档案看,然后寻找适合的人选的,往往是吏部提出所有符合资格的人,然后呢御书房那边也会提出一些参考意见,李轩往往也是根据这些参考意见去挑选几个适合的人,最后再从这几个人里头选择一个。
但是御书房值班大臣的人选,向来都是圣天子独断的,圣天子喜欢用谁就用谁,哪怕是御书房里的重臣们也是没有丝毫的建议权力,谁敢提出,哪怕只是暗示之类的举动,那都是极大的挑战皇帝的权威,李轩肯定是要杀鸡给猴看的。
毕竟御书房值班大臣实在过于重要的,不客气的说,现在李轩统治大唐帝国,就是通过掌控御书房来统治的,要不然的话,累死他也是无法管理众多机构的。
你得知道,大唐里,很多机构都是直属皇帝管理的。
军事方面,有陆军枢密院下属各部、海军统帅部下属各部、联合作战部、近卫军各司。
光光是各类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军事机构,就足足有将近二十个机构呢。
而文政上,则是有各部,然后还有独立的各司,局等机构,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个。
再过来还有翰林院各处、科,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秘书处,翰林院调查统计科、翰林院皇室资产科、翰林院人事科、翰林院军务科等等。
此外还有一个督察院,大法院,宗务府,皇家理工学院等等独立机构。
全部加起来,足足有六十多个直接向李轩负责的机构。
这么多机构,李轩怎么可能全部亲自管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但是李轩又是不愿意设立总理、丞相、陆军司令、海军司令等职务以及相关的机构,他可不愿意玩复古,没事给自己找一个丞相、总理什么的,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甚至造成皇权旁落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