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国企部甚至还成立了帝国第四大的武器公司,也就是西北武器公司,其总部设立在西安,在陕西以及甘肃两地设立兵工厂,就近为军方提供补给。
但是,其实这些兵工厂所需要的诸多设备和原料,也是需要从中原乃至江南地区调运,所以依旧是非常的麻烦。
但是,这一切麻烦,将会随着西北铁路的通车而解决。
一旦西北铁路通车,帝国在西北地区的常住兵力,完全可以在现有五六万人的基础上,再一次增加到十万人以上。
并且还能够为这十万人随时提供大规模作战所需要的各种补给。
而后者,才是重点。
帝国出兵西域,短则一年,长不过两年就会成型,具体进度将会视西北铁路的建设进度以及后续运输物资的速度,但是打那是必须的,不管是陆军内部为此已经等待多年,就算是帝国的广大阶层也是为此等待了许久。
西征说了这么多年,帝国上下都已经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这个时候,鞑靼人却是抽调主力部队去攻打欧洲,正好符合帝国的战略意图。
至于说鞑靼人拿下了欧洲之后,会不会更进一步,最终成为帝国的心腹之患,这种事谁也说不准,但是至少从眼前来看,那是不可能的事。
就凭借鞑靼人不过一百多万的总人口,再怎么蹦跶也蹦跶不了那里去。
所以鞑靼人西征,这在李轩看来,反而是帝国的机会!
当然了,太早让鞑靼人拿下欧洲,似乎也不太好,鬼知道他们拿下了整个欧洲后会干嘛,难保不会利用整个欧洲的力量,最后对抗帝国。
所以啊,李轩已经是决定,是时候干涉欧洲局势了。
第1536章 不爽的白太后
李轩想要欧洲人拖住鞑靼人的步伐!
只是拖,而不是说打败鞑靼人!
既不能让鞑靼人太顺利的拿下欧洲,但是也不能让鞑靼人在欧洲遭到失败,万一鞑靼人在欧洲遭到了失败,回过头来一心死守西域,以求保住中亚地区的地盘,那样大唐帝国岂不是要面对数十万的鞑靼大军。
虽然大唐陆军不怕鞑靼人,但是多一事总不如少一事。
能够以最简单,最轻松的方式拿下西域乃至后续的中亚,干嘛要和鞑靼人死拼啊!
更何况,大唐帝国的高层也是能够猜测得到鞑靼人为什么一门心思的玩西征,不就是为了避开大唐的西扩吗。
鞑靼人如今的心态是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大唐帝国犯不着打破鞑靼人的这种心态,鞑靼人要西征,帝国是支持的,等他们走了,帝国可以轻松接管整个西域乃至中亚。
但是,帝国也不愿意让鞑靼人彻底占领欧洲,那样会让鞑靼人的实力进一步膨胀。
召开群臣开会讨论这事的时候,李轩虽然表面上没有发现什么意见,但是会议的走向自然是按照李轩定下的路子走着。
最后讨论来讨论去,决定派遣一个使团前往欧洲!
去欧洲干嘛,自然是为了援助欧洲人。
使团的一大目的就是让欧洲人,尤其是欧洲那边的几个大国联合起来抵抗鞑靼人,不然的话,李轩怀疑欧洲人不用三年,就会被鞑靼人横扫整个欧洲。
不联合的欧洲,几乎不可能挡住鞑靼人的进攻!
另外嘛,则是准备对欧洲展开军事援助。
说白了就是出口各种武器。
就和当年大唐在印度北部和波斯干的事一样。
军事援助这种事,现在的大唐特别喜欢干。
一方面可以通过军械贸易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政治目的,而另外一方面嘛,这军械贸易很赚钱的,真正的暴利!
在大唐帝国内部,工业化生产的出口型板甲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国内随便一个小型的作坊都能够生产,成本顶多十元都不到,更不用说是专门的兵工厂大规模生产了。
但是这种普通的出口型全身板甲运输到南非去,最低也能够卖出上百元,至于那些欧洲商人们在欧洲市场上出售的价格更加昂贵,往往都是价格翻倍出售。
这板甲纵然不如丝绸、瓷器那么暴利,但是也不算小了。
板甲等冷兵器,一直都是大唐的拳头出口商品,从南洋再到印度、非洲、欧洲甚至是美洲的那些土著们,都是大唐板甲的忠实用户!
至于火绳枪和火炮,这些东西虽然欧洲人也有,但是他们都是手工生产,产量太低。
但是大唐帝国就不一样了,工厂开动起来,随随便便都能够做到年产量二三十万支火绳枪,多生产几年,足以武装整个欧洲!
大唐对鞑靼人杀入欧洲,攻克莫斯科的反应就是派遣使团前往欧洲,至于更多的,不好意思,没了。
鞑靼人他们打他们的,大唐打自己的,这不挺好的嘛。
相反,大唐还挺乐意看见鞑靼人杀入欧洲的,和一票欧洲国家打生打死,而大唐嘛,自然是跟在鞑靼人的后边,先是把西域给抢了,再把中亚收复了,最后顺便解放西亚和欧洲。
决定派遣使团后,李轩就是把鞑靼人和欧洲人扔到脑后了。
不过是鞑靼人还是欧洲人,他们在如今的大唐帝国眼中,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现在的大唐帝国进行工业革命,工业化的浪潮已经是席卷了整个帝国,这种情况下,大唐帝国更多的注意力还是发在自身的发展上的,外部的些许跳梁小丑不足为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