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到了这一步已是大巧不工,大成若缺,我等是学也学不来的,学了反而不成,但观先生早期的文章,受苏韩影响极深,所以我等若对文章有所把握,可以往这点上靠一靠。”
听了安希范的话,众人都是不住的点头。
特别是在座文章喜欢模仿唐宋派的读书人面露喜色纷纷道:“小范兄这番话乃是至言。”
顾允成点点头道:“我也这么认为,不过诸位,林学治学以经世致用为主,诸位文章里切不可如以往那般为了凑八股格式,而尽用套话虚词,主张以踏实可为为主。”
“诸位若对自己文章没有十足信心,切也不可勉强用起所长,否则就算过了房考官这一关,在总裁大人面前也是要罢落的。”
众读书人听了都觉得大有收获。当下拿起林延潮的文章,认真读了起来。
而顾允成这一桌里,有一个读书人之前一直不说话,这时方道:“诸位你们看天子用林三元为总裁,是不是有意拔事功学而取代理学之意?”
这名读书人名叫薛敷教。
顾宪成,顾允成两兄弟,在年少时都受业于薛敷教的祖父大儒薛应旗。薛应旗之学,集王学,程朱理学的大成。
薛应旗年少时研习王学,年老后认为回归程朱之学才是儒学正宗。
薛应旗之学里有一句话是,古者谏无官,以天下之公议,寄之天下之人,使天下之人言之,此其为盛也。
他的主张就是,天下事非一家私议。
这一点后来被顾宪成吸纳成为东林书院的“校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听到薛敷教的话,众人陷入沉默。
这几人都是真正的读书人,在他们眼底,帝王将相什么的都是浮云,唯有精神的不朽方是长久。
所以想要不朽,在于立功,立德,立言!
若是事功学取代了理学成为显学,那不是意味着另一等不朽。
高攀龙开口道:“林学乃是切实可言之学,林三元在归德三年,归德大治,即可知他的学问其已至知行合一,又兼天子任他为会试总裁,将来如何实在难说。”
顾允成道:“不说其他,这一次会试之后,恐怕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会研习林学了。”
说着几人都陷入深思,他们都师从于薛应旗,顾宪成,自小教程朱之教,他们心底当然认为理学是儒学正宗,同时心底对林学也并不排斥。
这或许也是很多年轻读书人此刻的心态。
他们对新鲜事物从不排斥。
“想那么多,还是先研习林三元文章再说,金榜题名才是我等所愿。”
听顾允成这么说,众人都是释然纷纷笑着道:“正是如此。”
第1009章 房官人选
锁院数日,在开考前三日,沈鲤请王锡爵,林延潮至礼部商议考试事宜。
礼部部堂公厅里。
其余官员都是屏退,只有三位主持礼部试的主官。
座席上王锡爵居中,林延潮沈鲤各坐左右。
王锡爵是内阁大学士,副宰相一般的人物,而沈鲤是礼部尚书,二品大员。至于林延潮虽是翰林学士,但要不是有会试主考官的身份,在平日里,林延潮是无法有与二人平起平坐的资格。
沈鲤开口道:“依照去年的程规,会试同考官是十七人,其中翰林官十一人,科道三人,六部三人。”
“其中易经五房,书经三房,诗经五房,春秋二房,礼记二房。”
“考官选用四十岁以下,科道六部的官员选五品至七品之间,至于翰林同考官则是讲读以下。今科是否照往年之事,两位总裁以为如何?”
王锡爵道:“本阁部以为同考官人选应当更加慎重,从翰林京官中选拔,先论科第,次论品行,再论学识,衡量一番为先后。”
沈鲤点点头道:“总裁所言正合圣人荐贤之意,察者不贤,用者也难贤矣。这是礼部日前草拟了一份会试同考官名单,还请两位总裁看过。”
王锡爵,林延潮二人先后看过。
林延潮看名单上有叶向高,方从哲,萧良有等人,还有顾宪成,要知道会试同考官一般都是选讲读以下官员。
也就是说三年前林延潮若是留京成为同考官还是可以,但是今年成为学士后,除了有资格任主考官,再与这些“下僚”们并列同考官,已显得不和身份。
既然要选的人都上了名单,林延潮心底默许了这份名单,但是他却没有说话,而是看向王锡爵。
王锡爵看着名单微微皱眉,当下点了两人,一个说年纪太老,一个说平素为人浮躁,不适合担任同考官。
沈鲤依言从名单上将这二人名字划掉,然后又提了另外两人。
王锡爵同意了一人,对于另外一人不置可否,转而向林延潮问道:“林学士,心底有什么人选?”
林延潮心道,两位大佬都有自己心仪的人选,若是自己提议另外一人,不是同时得罪了两人,这事可不能乱干。
当下林延潮道:“下官在京时日短,平日同僚认识不多,考官的人选,何等之慎重,下官不敢妄言,一切听两位大人吩咐。”
沈鲤笑着道:“林学士太谨慎了。”
王锡爵不客气滴,直接自己又说了一个官员名字。
王锡爵点名此人,沈鲤当下不再坚持原先的人选,将此人写在名单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明朝 单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