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东北战场上的局势,帕特里奇能做的就是将部分部署在东南方向上的空中力量调过来,加强空中打击与空中封锁,用轰炸来削弱中**队的战斗力。
显然,这也很不靠谱。
虽然轰炸的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中**队造成的损失也不中国的军火工厂全速运转,也只能包管主力集团军达到基本配制,绝大部分新编集团军与所有民兵纵队都没有重装备,是纯粹的步兵,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中**队的最大资源就是人力,充足的人力让中**队始终连结着较为旺盛的战斗力。
事实证明,美军的轰炸行动对人员造成的伤亡并不是很大。
特别是在战线后方,轰炸能够瘫痪公路与铁路,却挡不住人的脚步。
在罗耀武动员了数百万军民,用肩挑背扛的原始方法把物资送上前线的情况下,美军的轰炸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了。
归根结底,轰炸起不了作用,还是得增兵。
美军的增援部队无法及时到达,韩国又没法子继续扩大动员规模,甚至连已有的部队也不愿意渡过鸭绿江,就只能在别的地方想法子。
可是,能向东北出兵的还有谁呢?()
第九十一章最后通牒
阜团军覆灭的消且传出,韩国朝野内外片哗然一月十三日,全球各国的主要电视台与报纸都重点报导了这场决定性的战役,而且各大新闻媒体的报导都有一个类似的重点,即中**队在退守本土之后。
几场会战打下来是越打越顺手。
美韩联军却是节节溃退。
暂且不说这些报导是否客观公正,舆论导向说明,中**队正在逐步扭转不利局面。
当然。
客观的讲。
战场局势没有这么乐观。
虽然在这场会战中。
中**队的损失并不大,几个主力集团军中,除了第十五集团军的减员率较大之外,其他几个集团军的伤亡都不是很严重。
六个主力集团军的平均减员率还不到一成,但是打完这一仗,罗耀武手里的作战物资也被用得一干二净。
后方补给也很难在短期内到达。
也就是说,中**队很难再次发动类似的大规模会战。
说得不客气一点。
就算到了二月份,罗耀武也难以筹集到足够发动一**规模进攻的作战物资。
没有物资,就没法子打下去。
更谈不上扭转败局。
与之相反,美韩联军的作战物资却在源源不断的送到丹东与庄河。
仅在一月上旬。
美军就向东北前线运送了五万吨面粉,而同一时期。
中**队送到前线的粮食只有一万吨,仅够前线作战部队消耗一个月。
拖下去的话,下一次抢先发起进攻的肯定不是中**队。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韩国被打怕了。
两次会战,韩军折损四十多万人马,算上之前损失的兵力,仅在中**队手里,韩国就损失了相当于战前人口百分之一的人员。
一百个弗国人,就有一个在战的上被中**队歼灭。
这个比例。
也太吓人了。
要知道,一个成年人的正常社会关系网络是在四百人左右。
也就是说。
每一个弗国人都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四个亲朋好友。
对韩国社会来说,这个打击确实不首先出问题的,就是弗国的征兵工作。
集团军覆灭之后,韩国的征兵工作就遇到了困难一些有点基础的家庭都想方设法的让正在兵役期的子女逃到外地,再有点钱的话。
则想法子出国…集团军完蛋之后,就连没有基础的普通家庭也在想法子让家人逃避兵役。
而一些有权有势的大家族还在设法让自己的族人从军队里退出来,或者想法呆在后方。
招不到兵,就没法子扩大军队规模,也就没法子增加军事投入。
有意思的是,就在朝鲜战争爆发前。
韩国的失业率还高达百分之十四,军队征兵根本不成问题。
一月十三日这一天,还发生了一件事情。
即台湾当局公开表示不会出兵东北。
虽然在这份声明中,台湾当局声称,东北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绝不会容许任何国家侵犯中国领土,在需要的时候,“中华民国”会接管占领区。
但是在声明最后,台湾当局表示,受东南战局影响,无力出兵东北。
做得更绝的是。
台湾当局甚至以战事未定,拒绝向东北的美韩占领区派遣行政官员。
显然,台湾不想卷入东北方向上的战争。
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毕竟台湾就那么大个地方,只有两千多万人。
组建一百五十个旅的地面部队已经非常吃力了,哪还有力气去第二条战线上作战?加上美韩联军新败,东北战局扑朔迷离台湾当局自然不肯淌这潭浑水。
搞到这个时候,美国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向日本施压。
仅仅几个小时之后,美国总统奥康纳就在当地时间十三日上午召见了日本大使。
向日本当局摊牌。
要参战就早点,不然就别提参战的事了乙也就是说,奥康纳向日本下了最后通牌。
再拖下去,别说美国走不到干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