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侦察机与侦察部队没有搞清楚部署在突出部的中**队到底是不是主力,但是集结在该地区的中**队多达数十万,而且都是作战部队,而不是民兵。这一迹象表明,罗耀武很有可能在策划一次大规模战略反击行动。就算以中**队的实力,打回阜新与锦州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却能以此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如果中**队能在关外坚持两到三个月,随着严冬到来,美日联军的进攻行动一定会推迟到二零一四年的春天。
对帕特里奇来说,推迟进攻,等于是放弃胜利。
罗耀武已经动员了大批游击队,每天都有数十名、甚至上百名美军官兵在占领区的小规模战斗中伤亡。仅在八月份,在对付游击队的战斗中阵亡的美军就超过了两千名,而九月份前三周阵亡的美军官兵更是多达二千一百七十八名,最终很有可能突破三千人。如果拖到二零一四年,仅在后方阵亡的美军就将超过两万人!
对美国来说,这绝对是不可承受的重大伤亡。
正是如此,帕特里奇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罗耀武会发动反击,利用积极主动的反击行动拖延美日联军的进军步伐,最终达到击溃美军的目的。
没有美军当主心骨,就算美日联军能够突破山海关,进入华北平原,也不见得能够打下北京,更别说取得最后的胜利了。
受此影响,在整个战役策划阶段,帕特里奇非常重视战场情报。
如果不是为了打击中**队的导弹部队动用了大批侦察力量,帕特里奇甚至有可能在该方向上投入全部侦察机,搞清楚部署在突出部的中**队到底是不是主力,从而搞清楚罗耀武的战役企图。
可惜的是,在帕特里奇搞清楚这些问题之前,中**队的反击行动就开始了。
十月二日,部署在突出部的中**队分别沿三零五国道与三零七省道,从北面与西面攻打义县。
“突出部战役”就此打响!
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右两难
中**队攻打义县,并没让帕特里奇觉得惊讶。
阜锦会战结束之后,帕特里奇着手策划下一轮进攻,从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北面,打算从通辽迂回到赤峰,从而迫使中**队主动撤退,用最简单的方式打下朝阳与葫芦岛市,打开进军山海关的大门。
照此计划,帕特里奇将美军主力放在了北面,沿海地区则以日军为主。
整条战线上,正是以义县为分界点。也就是说,义县是美日联军防线的结合部,属于防御较为松散的区域,也最容易遭到攻击。
很明显,这一部署存在严重问题。
在阜锦会战期间,罗耀武就派重兵驻守义县。会战后期,绝大部分中**队也是从义县撤退的。可以说,义县的地理位置非常关键,重要性不在锦州与阜新之下。正是因为美日联军没有能够及时打下义县,才让中**队在阜新会战后期从容撤退,并且在白石水库东面部署防线,形成了突出部。
别说帕特里奇这样的高级指挥官,就连普通参谋都知道,应该重点守卫义县。
帕特里奇不是不知道义县的重要性,而是别有企图。
前面已经提到,策划进攻的时候,帕特里奇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部署在突出部地区的中**队。按理说,帕特里奇应该首先占领突出部,拉平战线,消除侧翼威胁,再进军赤峰,以确保战线的完整性。可是从时间上看,就算长崎没有遭到战略打击,美日联军也得花上一两个月才能占领突出部。如此一来,等到美日联军再次做好进军准备,也要到年底,也就是冬季到来之后才能向山海关进军。
很明显,单独发动一场战役,将打乱帕特里奇的战争部署。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别无选择,只能把赌注全都押在赤峰,尽最大努力争取迂回行动的绝对胜利。只要中**队的侧翼防线受到威胁,突出部的价值就将大打折扣。只是从战术层面上讲,在美日联军迂回攻打赤峰的时候,肯定得想法牵制住突出部里的中**队,以确保美日联军侧翼不受到攻击。
最好的法子不是进攻,而是诱使中**队进攻。
对于已经掌握了战场优势的美日联军来说,防御能使优势最大化。
长崎遭到战略打击之后,帕特里奇更加坚定了这一战术,即在以日军为主的南部战线上以防御为主,牵制住突出部内的中**队,然后美军从北面发起进攻,在中**队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打下赤峰。
如此一来,义县的意义就更加重大了。
问题是,日军能够顶住中**队吗?
毫无疑问,罗耀武也看出了帕特里奇的战役企图,知道义县是一个圈套,如果将过多的兵力用在该方向上,一定导致其他方向上兵力不足,从而使整条防线松动,给美军留下穿插的缺口。
问题是,罗耀武也别无选择。
突出部的面积非常有限,无法做到纵深防御,也就很难通过被动防御来取得胜利。
美日联军的战役企图非常明确,那就是在南面牵制,北面进攻,以迅速攻占赤峰,切断中**队的后勤补给线为主要目的。
如果与美军打对攻战,中**队的优势并不明显,甚至没有优势可言。
对罗耀武来说,最佳选择就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
中**队的战斗力不如美军,即便是主力集团军,也不见得能够击败美军主力师。可是与日军相比,中**队仍然具有优势,哪怕是很微弱的优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