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比,东北军在本土作战,不需要太多的后勤支援人员。更重要的是,中**队主要以集团军为单位参加大规模会战,因此大部分后勤支援力量都编在集团军下,各个战斗师所需的后勤支援人员就大大减少。比如在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摩步师中,只有一千多名后勤支援人员,其余将近七千人都是战斗人员。
如此计算的话,摩步师的战斗力基本上与日军主力师团旗鼓相当。
这一点,也从双方的主战装备数量上看得出来。一个摩步师的主战装备就大致相当于日军一个主力师团,如果战斗人员过少的话,自然不需要如此多的主战装备。
与两倍于己的敌人战斗,确实是件很吃力的事情。
所幸的是,日军坦克部队的战斗力确实非常糟糕。第二十一师与第十九师又是在前线进行整编后成立的主力师团,主战坦克全是美国货,根本不适合日本坦克兵。如此一来,即便在坦克数量几乎是对手两倍的情况下,日军也没有占到多少廉价。
问题是,战场南面最为开阔,战线也拉得最宽。
别忘了,在战场北面,因为第十六集团军守住了玉田县,并且提前进入了防御阵地,加上美军在中路投入了第三机步师,所以双方都没有拉开了打,战线较短,兵力非常集中,也就导致双方投入的都是坦克部队。
在南面战场上,本来双方投入的坦克就不多,战线拉开后,更是不可能在每一处地点都动用坦克部队。
结果就是,在很多地方,装甲战的主力成为了步兵战车。
拼步战,第六十五集团军吃的亏就大了。
虽然日军第二十一师与第十九师的步兵战车也是美国货,大多是M2A3与M3A3,基本上都是美军淘汰下来的,有的甚至是美军使用过的二手装备,但是对日军来说,美军战车还算合手,至少不存在装弹困难的问题。
事实上,比起日军的89式步兵战车,美军的M2与M3系列战车更加皮实可靠。
要知道,这两种战车在美军中服役了三十多年,参加过数次战争,经受过各种环境的考验,不但技术成熟,还非常可靠,基本上不会掉链子,而日本研制的89式步兵战车却没有这么好的可靠性,经常在战场上出问题。
这一点,与日本的90式、以及04式主战坦克非常相似。
关键是,日军在数量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可以说,步兵战车之间的战斗,比坦克战还要残酷。原因很简单,任何一种步兵战车都没有足够厚实的装甲,大多只能抵御大口径机枪子弹,要想扛住机关炮的穿甲弹,往往需要增添附加装甲。在战场上,步兵战车的最大特点就是机动灵活,而增添附加装甲,一定降低战术机动能力,从而降低了战车的生存能力。也就是说,实战中,特别是在野战中,步兵战车很少增添附加装甲,只有在攻坚战,比如城市战中,因为不需要进行快速机动,步兵战车才会增添附加装甲。
步兵战车间的战斗,几乎都是秒杀。
只要在机关炮的有效射程之内,即便是M2上的二十五毫米大毒蛇机关炮,也能用穿甲弹打穿中**队最新式步兵战车的正面装甲。同样的,M2也肯定扛不住中国步兵战车打出的三十毫米穿甲弹。
如果双方使用反坦克导弹的话,那更是一击毙命。
要知道,步兵战车几乎没有装备主动防御系统。这也很好理解,在正规战场上,几乎不需要步兵战车冲锋陷阵。等到步兵战车上场的时候,坦克已经控制了局面,因此步兵战车很少直接面对反坦克导弹的威胁。
在这种相互都能秒杀的战斗中,数量决定一切。
毫无疑问,第六十五集团军没有数量上的优势。
在夜间的战斗中,第六十五集团军还能利用夜色掩护,拖住日军,让日军不敢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快速推进。很多时候,第六十五集团军甚至能够用突然反击,迫使日军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主动后撤。
问题是,到了二十日上午,随着天色放亮,第六十五集团军就再也没有优势了。
当天上午,日军在南面的进攻打得非常积极,甚至可以用难能可贵来形容。要知道,在其他方向上,日军的表现都非常糟糕,甚至可以用溃不成军来形容。
也正是如此,第六十五集团军面临着史无前例的艰巨考验。
如果挡不住日军第二十一师与第十九师,首先遭殃的肯定是在附近与第二机步师激战的装甲师。这样一来,美军第二机步师就很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随着美军主力撕开了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战线,北面的战斗一定受到影响。
正是如此,打到当天中午,罗耀武就不得不让部署在后方的新编集团军压上去。
为了稳住战线,罗耀武甚至命令第六十五集团军在南面适当向后收缩防线,避免让美日联军形成大范围突破。
只不过,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
只要第六十五集团军在南面坚持不住,北面的战斗迟早会受到影响。真正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子,就是尽快在北面取得实质性的胜利,让第三十九集团军向南压缩,迫使美日联军调整战术。
正是如此,打到二十日薄暮,罗耀武不得不让根本没有得到休整的第三十九集团军继续发起进攻。
第二个夜晚,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