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搭桥,兴修水利,新建房屋,这一切都需要人手。虽然十月开始辽东气温大幅下降,可吃了饭就别想猫冬躲起来。‘革命军’把自己搜刮的所有钱粮都拿出来进行投资,尽全力恢复半岛上的农业生产。
李树伟这个农大毕业的总算派上用场。他在时空孤岛的技校食堂里找到好几大筐的马铃薯——如获至宝!
李树伟提着几大框马铃薯出来时就高声喊道:“我们他喵的有救了。虽然这玩意容易感染病毒退化,可至少在几代内种植还是可以保证产量。而且只要做好种薯保存和芽尖培养,我们今后就能靠马铃薯活。呃……芽尖培养有点难,但可以试试。”
发现这几箩筐马铃薯的时间,是在李树伟刚刚从时空孤岛出来的夏季。他当时就开始亲自对这些种薯切块分植进行培育,扩大植株数量,训练种植人员。等到从抚顺撤离的时候,他播种的两亩马铃薯试验田收获了五吨种薯——这产量把土著农技员都给吓傻了。
这些种薯如今就是‘革命军’的最高机密被妥善保存。李树伟就等着在完成辽东半岛的水利设施修建,1617年的春天到来后将这些‘杀手锏’连同玉米一起种下去——玉米也来自时空孤岛的技校食堂,同样被李树伟当做宝贝已经种了一季。
除了李树伟的大杀器,实力大幅提升的三个穿越者再次从时空孤岛外的虚空中将剩余的穿越倒霉蛋也全部拉了进来。总共五人。
五人中有两人是技校附近卫生院的医生,邓志宏和余鸿洋,内科外科各一名。一名技校的副校长,尹虎,专门管学生的。一名技校机修班的老师,赵泽。一名矿业学院的冶金老师,史东。
搞发展的人员算是凑齐了!
有这五个人的加入,周青峰等人的管理工作大幅减轻。两个医生被踢去组建卫生和医疗部。尹虎把教育部的架子搭建起来。赵泽接手工程部,李树伟干农业部。史东当矿业部的头。徐冰负责行政外终于有精力把安全部和警察部的组建提上日程。
武装力量还是在周青峰手里,谁也不跟他抢。
高素质的人员聚集在一起,残酷的明末现实摆在大家面前,所有穿越者都不得不抱团聚集,团结在以周青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之内。大家的首要目标就是活下去,其次是驱除鞑虏,终极目标是振兴中华。
此外各种小目标就不用提了,比如搞点女仆革命之类的话题是不可或缺的。
当领导集体产生后,‘革命军’的统治中心选择在比较远离战场的金州。军事重点则放在卡位的盖州城以及丹东。尤其是盖州将完全军事化,因为它将承受莫大的攻击压力。
这一系列改变都需要时间来完成。而在1616年的九月,周青峰刚刚拿下整个辽东半岛时,他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迁移人口。
数以万计的人口沿着盖州一线不断深入半岛,虽然他们大多衣裳褴褛,萎靡不振,可心中全都充满希望的火花,迫切想要在新的家园安顿下来。
穿越者们面对的新难题则是——如何将自己的纸面上的技术优势化作实际的物质优势。
我们首先得干嘛?开矿,大炼钢铁,造火枪火炮吗?
先捞鱼吧!
第0343章 鲅鱼圈
盖州以南,鲅鱼圈。
这古怪的地面就意味着一件事,此地盛产鲅鱼,也叫马鲛鱼。每年夏秋季节,鲅鱼集群洄游产卵,正是捕捞季。鲅鱼性情凶猛,游速奇快,银光闪闪的身体在觅食时经常窜出海面。按教科书上的讲法——鲅鱼肉质紧密、色白,刺少味美。
嘚……有这么个属性,那还等什么?落在大吃货帝国的人民手里,也算是生而无悔,死而无憾了,保证给烹饪出各种美味来。
周青峰占领辽东半岛三个卫所,搜刮了不少粮食。可当大量人口涌入,他还是面临巨大的口粮压力。别看他前前后后弄来两三万吨粮食,可面临几十万张嘴没日没夜不停的吃喝,这点粮食真不够。如果算上后续的农业建设需要的种粮,必须寻找其他食物来源。
幸好大海里有足够的渔业资源。
周青峰设立营口基地时,就发动老百姓去捞鱼,甚至连贝类都不放过。可那点捕捞的量太少了,人均一条鱼都做不到。他拿下盖州后立刻查渤海渔业资料,远洋的就别去想了,靠近海岸的鲅鱼圈就成了喂饱‘革命军’人口的唯一希望。
出海!
‘旅顺’号展开三张硬帆,周青峰手持‘风云幡’鼓动狂风对船只进行加速。在‘旅顺’号两侧还有几艘运输船,它们都跟‘旅顺’号排列一起,在狂风的吹动下协同前进,同时在船尾的绞盘后抛下一张张巨大的渔网。
古代渔网用麻纤维编织,吸水就膨胀,又容易腐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本意指的是要经常对渔网进行维护。再加上普通渔民使用的捕鱼船只很小,捕鱼的人手也往往就一两个人,渔网就更是只有几平米大,捕捞效率极低。
周青峰则让人编织数百平米的大型渔网,编织好还要用术法进行强化,提高韧性和耐用性——高高在上的修士老爷过去可从来不干这活。谁会给渔民改进渔网呀?有这功夫炼一炉仙丹不好?
现在大型的强化渔网通过船尾的绞盘支架放下去,在海面下扩散出一个巨大的拖网。周青峰手持‘风云幡’,不但能操控海面上的风雨雷电,还能对海面下一定距离进行探查。这就跟一部探鱼声呐般能高效确定目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