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上路,卢孙二人也立马发现‘革命军’真的是财大气粗。区区民兵全部都是赶着马车。好些是运载量大的四轮马车,还有不少是从各地收集上来的两轮马车。这若是在明军,搞运输的役卒都是服徭役的百姓,真是肩挑背扛,车辆少,拉车的牲口更少。
民工的事很杂,运输,修路为主。卢孙二人跟着队伍向东,真的大开眼界。这民兵中不少队长都来自天津的小学堂,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可好歹能写会算,按上级安排行事,竟然将成千上万的民兵管理的井井有条。
无论是行军,宿营,货运,这些事都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插手。这换在过去都是一个个地方官吏才能处理的事情,现在全是些非常年轻的小伙子在完成。卢象升对此大为赞叹,“这队伍管的好,比大明的军队还好。这治民如治军,如臂使指。”
从各处征发的民工队伍不断汇聚,最后竟然有数万人的规模。这些人被安排在各处,职责不同。不少人在工兵的指导下主要就是修路,修水利,修桥梁,压根不上前线。卢孙二人却不知道幸还是不幸,竟然一路向东到了遵化。
抵达遵化,卢孙二人才发现这里已经悄悄的聚集了两个旅的国防军,两万民兵和约莫五万民工,上万辆运输的马车。看到那整齐肃杀的队伍,他们才知道‘革命军’的军队跟过去见过的明军完全是两码事。
“雄壮,实在雄壮!”卢象升到了遵化城外,方才知道自己带队赶来的几十辆马车是给谁用的。他又看到大军离城而去,向北进发,过了龙井关,再过喜峰口,在蜿蜒的山路不断前行。而行军的队伍俱是精锐,就连那民兵都整齐肃穆,只有民工才显得嘈杂毫无纪律。
率领这支大军的竟然是一员女将,细一问方知是去年横扫山东,肃清孔府的和卓。按说卢孙二人应该对和卓切齿痛恨,可当两人远远看到这员女将策马而过,对其风姿不由得折服几分。
两人对民工的管理还能理解,可对于‘革命军’民兵的管理就完全莫名其妙了。这些称呼是‘民兵’,却也是纪律部队,令行禁止决不能犯错。除了装备差点,似乎跟正规军也没什么两样。可要论装备差也是跟武装到牙齿的国防军相比,比明军则强太多了。
“这民兵都有半数人等使用火铳,甚至还有小炮。”卢象升是啧啧称奇,“上万人行止有度,从容不迫。不论道路还是营地,均戒备森严,无人胆敢喧哗。这便已是强军了。真想不出那国防军是何等样子?”
孙传庭也觉着‘革命军’的队伍真是大有学问在。他每天宿营时就去民兵那边看,就发现那些人天黑了也不立刻休息,反而组织起来学习。这都要打仗了,他们竟然还教人读书写字。“奇事,奇事,这当兵三五年出来,都可以考个秀才了。”
这等普及教育的办法让二人大开眼界,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难怪‘革命军’内的军官士兵大多谈吐自然,毫无畏畏缩缩之意,原来人家也是有文化的——相比之下民工中的人员便素质差,大多数人真的只能买买力气,说话都不利索。
整支大军的保障有力,大量马车随行提供补给。山地行军虽然慢,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那险阻之地干脆用炸药轰开,人力铺平。行军数日之后,卢孙二人就发现自己越来越往北,竟然深入不毛之地。
队伍由南向北穿过燕山山脉,路途所见从山岭逐渐变成丘陵再到草原。当看到那天高地阔,旷野苍茫的景色,两人都好奇这到底是到了何处?
卢象升和孙传庭是大为不解,两人私下商议——在京城以北过了燕山,那就是蒙古人的地盘。大军来此是要干嘛?!
第0549章 草原
蒙古,喀喇沁部,青城。
这地方不能称之为‘城’,因为连个围墙都没有,只有简陋的大栅栏。牛羊就饲养在城外,栅栏后便是一个个的蒙古包。因为这里有水源,才成为一个聚集地。喀喇沁部是最接近大明的蒙古部落,也最熟悉从草原通往中原的道路。
不要小瞧了道路信息,这在古代往往是难以描述,只能靠经验留在记忆里的一份宝贵财富。喀喇沁部因为知道如何穿过燕山山脉进入中原,一直以来通过经商获得远比其他蒙古部落更优渥的生活。
也正因为喀喇沁部知道道路,他们所在的青城来了一支不速之客。大金国的二贝勒阿敏带着数万人马从广宁出发,一路向西再向南,抵达了青城。他是努尔哈赤四路进兵中的最西路,目的是绕过山海关,直接打通前往汉人京畿地区的道路。
根据大明官绅的描述,山海关以西城塞颓落,军伍废弛,军卫毫无约束,关卡不做设防。大金王师只要去了就可以破关而入,杀进中原抢劫——当然了,这说法是针对明军,至于‘革命军’是否也是如此,没人说的清。
献这‘西路进兵策’的正是在山海关前倒了大霉的高鸿中。他本就驻守广宁,对大明边关多有了解,觉着‘革命军’占领京畿肯定忙乱,事务繁杂。周青峰定然没空来管边关事宜,此刻进兵必能收的奇效。
在山海关战事开打后,阿敏就奉命出兵,一路伙同科尔沁部在内二十多个蒙古贝勒一起出兵南下,浩浩荡荡的抵达了喀喇沁部的青城。喀喇沁部的台吉,布尔噶都亲自作为向导,准备带领这支大军南下穿过燕山山脉,杀进汉人的地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