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到了河西以后才发现,好处全被那些豪门大户占了。
百姓们啥也没得到。”
寇季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迪瞥了寇季一眼,继续道:“你那一套帮百姓们谋福的办法,很有用。老夫最近正在学习。”
寇季摇摇头道:“我只不过是初入官场……”
寇季的话还没说完,李迪就蛮横的打断了他。
“别说那些自谦的话,在老夫面前,不用自谦。你小子虽然初入官场,可你小子的心思却很低,一直将自己放在百姓的位置上,一直在设身处地的为百姓着想。
不像是我们这些人,口口声声的说是在为百姓谋福,其实很少站在百姓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
李迪对寇季在沙州推行的政令,十分的推崇,拉着寇季说了许多,直到星光初现的时候,才跟寇季回了沙州城。
回到了沙州城以后,二人并没有去李府,而是赶到了沙州城内的一个巨大的麦场内。
正直粮食收割的紧要关头,百姓们的田地有多,人手又少,所以他们不敢浪费一点儿时间。
白天在地里收庄稼,晚上就在麦场内打麦子。
百姓们驱赶着牛马,拉着石碾子,从麦子上一次次的碾过。
碾出了那熟透了的麦子。
然后叉出麦秆,将麦子聚在一起,迎着风,扬起麦子。
风吹走了麦皮,留下了金黄的麦子在地上。
麦子装进一个个兽皮口袋里,堆积成了一座又一座小山。
几个身穿长衫的人,混迹在百姓们群中,询问百姓们手里的麦子出不出手。
百姓若有意出手,二人就私底下捏一捏手指,确认一下麦子的价格,决定买卖成不成交。
收麦子的是寇季的人。
收其他庄稼的是李迪的人。
商人在此期间,不允许进入麦场。
寇季和李迪都不允许那些商人们进来,压低粮价,欺压百姓。
也不允许大量粮食流露出去。
一袋袋粮食,在天明之前,就送到了城主府内的粮仓里。
李迪营造的三十间粮仓,在两日之内,就被塞的满满当当。
“丰收……大丰收……老天爷終于开眼了……”
李迪瞧着粮仓内堆满的粮食,由衷的感叹。
寇季盯着粮仓里的粮食,笑着道:“看来你营造的粮仓不够。沙州城的庄稼,连十分之一也没有收割完,你的粮仓就被堆满了。”
李迪郑重的道:“那也得收……收回来将河西的新营造的常平仓全部填满……”
寇季沉吟了一下,“只怕河西消化不了这么多粮食。毕竟我们在河西开垦出的良田十分庞大,可河西的百姓却十分少。”
“那就运回汴京城去,给那些在受灾期间哄抬粮价的奸商们看看,有了河西这一处大粮仓,以后他们别想再在受灾期间,发国难财。”
李迪坚定的说。
寇季愣了一下,笑道:“今年汴京城里的那些粮商要倒霉了……”
李迪冷哼道:“那是他们活该!老夫至今都记得,黄河泛滥的时候,那些粮商们趁机发国难财的嘴脸。”
寇季笑着道:“那好……那你继续收粮……回头我会派人将你收的粮食拉走……”
李迪闻言,翻了个白眼,“你在粮食成熟的时候,特地跑到沙州来,不就是惦记沙州的粮食吗?”
寇季笑着道:“如今河西已经安定了,我也该回京了。官家催我回京的信,都递过来十八封了。我回京,总不能空着手回去吧?若是空着手回去,别人还以为我在河西折腾了近一年,什么也没干呢。”
第0577章 身份泄露了?!
“知道你深得官家信任,不必在老夫面前炫耀……”
李迪瞥了寇季一眼,酸溜溜的说了一句。
寇季回了李迪一个灿烂的微笑。
次日。
寇季带着自己的人,离开了沙州。
随后赶往了瓜州、肃州、西凉等地视察。
经过一番视察,寇季发现,今岁河西粮食大丰收。
除了瓜州粮产有些差强人意外,其他各地,几乎全部都是大丰收。
瓜州之所以没有大丰收,并不是管理瓜州的人没出力。
而是瓜州是四战之地,植被被砍伐了一空,被破坏了数百年,差点沦为了荒漠,土地十分贫瘠。
所以,范仲淹在治理瓜州期间,大部分时间在带着瓜州的百姓种树。
所以瓜州并没有大丰收。
粮食收割的过程,十分壮观。
由于粮食种的有早有晚,所以整个收割的过程,持续了足足两个多月。
等到粮食全部运送到了西凉城以后,已经到了三个月以后,进入到了深秋。
海量的粮食涌进了西凉城,彻底将西凉城填满。
西凉城被寇季清空了,才勉勉强强将所有粮食放下。
河西粮食大丰收,但留在河西的粮食却不多。
除了留在河西的百姓们给自己留了一份,以及填满河西新营造的常平仓以外,河西剩下的粮食,几乎全部送到了寇季手里。
十数万民夫、十数万将士、十数万俘虏和归附的回鹘族人,五十多万人种植出的粮食,一口气全聚拢在了寇季的手里,可见粮食数目有多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