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训了西夏之后,西夏人对我们又是什么态度?”
赵祯三人沉默不语。
寇季自问自答道:“我们没有教训西夏之前,西夏对我大宋,没有半点重视之心,只想着从我大宋捞好处。不仅仅是西夏,其他番属皆是如此。
我们教训了西夏以后,西夏对我大宋恭敬了不少,献上的岁礼,也比往年丰厚了五六倍。
其他的番属,对我大宋也恭敬了不少。
比如青塘、大理等等。
岁礼皆比往年献的丰厚。”
寇季盯着赵祯三人,继续道:“朝廷给那些番属们讲礼仪,讲了那么多年,既然没用,那就直接讲拳头。”
赵祯和王曾听完了寇季的话,陷入到了沉思。
吕夷简皱着眉头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你应该懂。我们若是重兵围困了西夏驿馆,其他各番属恐怕会因此产生恐慌。
明年还会不会来我大宋,那就很难说了。”
吕夷简刻意顿了一下,瞥了赵祯一眼,又道:“官家已经取缔了厚赐番属回礼的规矩,所以今年的岁礼,我大宋能进帐一大笔。”
寇季听到这话,一脸愕然。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我大宋朝堂上重臣,开始变得唯利是图了?
居然贪图人家送了礼物?!
居然将人家给自己送礼,当成一种敛财的方式?
吕夷简见寇季一脸愕然,大致猜到了寇季在腹谤他,神色有些不自然。
王曾干咳了一声道:“朝廷……穷啊!”
第0591章 外交还可以这么玩?
这话是摸着良心说的?
能不能将国库外堆放着的那些钱财塞进了国库里以后,再说这话?
朝廷自从得了寇季在河西缴获到了海量钱财以后,就彻底的富裕了起来。
朝廷不仅用那些钱财偿还了从一字交子铺借贷的债务,还塞满了朝廷现有的库房。
封桩库塞满了。
官家的小私库,也塞满了。
国库倒是没有被寇季缴获的那些钱财塞满。
可今岁秋税征上来以后,也塞满了。
朝廷裁撤那些闲散官员、裁撤虚职、裁撤臃肿的兵额的好处終于凸显出来了。
锻钢作坊推广的农具,为农产带来的变化,也凸显出来了。
今年朝廷的征收各项赋税,折合成钱财,足足有九千多万贯。
扣除了朝廷的各项开支以后,还余下三千多万贯。
更关键的是,这里面还没有算上寇季带回来的那五千万石的粮食。
朝廷现在很富裕,前所未有的富裕。
用富的流油形容,也不为过。
赵祯晚上都开始喝羊肉汤了,他再也不用担心晚上喝羊肉汤,会耗费民脂民膏了。
连一向克己节俭的赵祯,都开始奢侈了。
你王曾还好意思说朝廷不富裕?
寇季看着王曾的目光,十分怪异。
王曾感受到了寇季的目光,一本正经的道:“我们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就需要数量庞大的钱财,如今朝廷虽然小有盈余,但我们还是得多备一些钱财。
打仗的事情,官家、我、吕公出不上多少力。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前方的将士,在厮杀之余,能吃上一口饱饭。
最好能吃上肉。”
王曾的话,倒也说得过去。
寇季就没有继续用怪异的眼神看着王曾。
面对赵祯、王曾、吕夷简三人所顾虑的问题,寇季思量了一下,给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寇季沉吟道:“王相、吕相,该让鸿胪寺的人动一动了。”
吕夷简挑起了眉头,“你是想让鸿胪寺的人去安抚各番属使节?”
寇季缓缓点头。
吕夷简皱眉道:“各番属使节,一个个皆是唯利是图的人。不给他们好处,如何安抚他们?而且就算给了他们好处,也未必能消除他们心中的恐慌。
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很有可能拿了钱财,便不再来我大宋。”
寇季笑着摇摇头,“不给钱,跟他们签订盟约,拿盟约安抚他们。”
“盟约?”
赵祯三人一脸疑惑。
寇季笑着道:“我大宋身为宗主国,有义务维持各方安定,所以跟各番属之间,必须签订相应的盟约。比如,作为宗主国的我们,是友好的,绝对不会仗着自己实力强大,就随意插手他们的内政。
所以,盟约上可以写一条,互不干涉内政。
再比如,作为宗主国的我们,有义务让各方少起摩擦,少起刀兵。
所以,盟约上可以写一条,逃奴、逃民等,不得庇护,在发现以后,或者得到相应的邦交文书以后,必须将其遣送回各国。
再比如,再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上,各国使馆,不得庇护使馆所在国的罪囚。如有违反,使馆所在国,有权进入使馆进行捉拿。
我暂时能想到的,就只有这么多了。
具体的,你们比我精通。
你们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赵祯三人一脸惊愕的盯着寇季。
寇季淡然笑道:“总之,签订这一类的盟约,对西夏、辽国而言,可有可无。但对其他各番属而言,还是十分有好处的。
虽然我大宋在盟约签订以后,会有所损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