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人悄然消失在了寇准卧房。
寇准抬手,摸索着箱子,喃喃自语,“那个臭小子恐怕不知道,老夫对他的态度之所以转变的这么快,跟这个箱子里的东西,有莫大的关联。”
寇准被寇季气晕,再清醒过来以后,第一个念头,并不是跟寇季和颜悦色的详谈。
而是逐寇季出府。
只是在他要开口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床下的这个箱子。
就是这个箱子,让寇准打消了逐寇季出府的念头。
寇准掀开了箱子。
箱子里装着的,并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
只有一个破了一角的鱼笼,一柄断成半截的叉子,一包精细的青盐,一个盛着丹药的盒子,两只秃笔,一盒颜料,一幅画,一柄直刀,一套软甲。
寇准抬手在这些东西上一一抚摸了过去。
他认真的打量着每一件东西,像是看稀世珍宝一样。
等到黑衣人端着火盆出现在了寇准卧房里的时候。
寇准一言不发的从箱子里取出了鱼笼,扔进了火盆。
鱼笼进了火盆,火焰熊熊燃烧了起来。
寇准就那么静静的看着燃烧的鱼笼。
烧完了鱼笼,又把包着青盐的纸包扔了进去。
他一件一件的扔,一件一件的烧。
哪怕是直刀、叉子、软甲这等金铁打造的东西,他也要一件件的看着它们烧红,变软,然后再把它们弄变形,看不出原有的模样。
寇准之所以秘密的收集这些东西,那是因为他心里一直有一个疑惑。
如今这个疑惑解开了,他自然不用再留着这些东西。
而他之所以把这些东西销毁的干干净净,就是为了藏住一个他已经发现了的秘密。
一个他就算带进棺材里,也不会说出来的秘密。
第0145章 天授之人
常言说的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总会留下痕迹。
有些痕迹,很快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
而有些痕迹,则会在时间的长河里,保留很长一段时间。
寇季在华州生活了十六年,自然留下了很多痕迹。
他人虽然到了汴京城,可他生活过的那些痕迹,却留在了华州。
以前的时候,或许没人在意。
但现在他身份不同了,加上他在汴京城里表现异于常人,自然会引起别人瞩目。
而这个暗中关注着他一切的人,就是寇准。
寇季当初初到汴京城的时候,寇准对他谈不上讨厌,也谈不上喜欢。
只当他是一个到汴京城里来沾一沾他这个宰相福气的后辈。
所以当王曙拿通天犀带的事情为难寇季的时候,他并没有阻止。
虽然当时寇准有考校寇季的心思,但是更多的是准备看热闹,看寇季闹出笑话。
只要寇季闹出笑话,他就能趾高气扬的站在寇季面前,训斥他,“汴京城里的富贵不少,可享富也得有本事。没有本事,纵然给你再多的富气,你也留不住。”
然而,让寇准没料到的是,他已经打好了训斥寇季的腹稿,可到头来却没有用上。
寇季不仅拿回了通天犀带,还顺手坑了一把吴家,把吴家推到了灭门的深渊。
寇季所表现出来的心智、手段、本事,都让寇准赶到惊讶。
完全不像一个乡下来的小子能够干出来的事情。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寇准对寇季开始有所怀疑。
他明里派人去华州寇氏宗族,质问宗族族老为何没派人护送寇季入京;背地里却让回华州的人,仔细的调查了一番寇季。
这不调查还好,一调查,着实让寇准惊掉了下巴。
十五岁以前的寇季,跟华州乡间的其他孩子一样,整日里奔走在地里田间,斗鸡撵狗,异常顽皮。
可去岁夏日的时候,寇季生了一场重病,醒来以后,就像是变了一个人。
也不去斗鸡撵狗了,也不顽皮了。
整日里除了坐在河边发呆,就是想办法给他们主仆二人弄一些吃食糊口。
寇准烧掉的第一个鱼笼就是寇季抓鱼的时候弄出来的。
华州自古以来,水系众多,泉眼遍布,可大部分的华州人,并没有依靠捕捞为生,多以种田、打猎为生。
偶尔有一两个下水摸鱼的,也是用叉子,或者渔网一类的东西。
鱼笼这东西,在华州几乎没有。
寇准小时候在华州的时候就没见过这个东西,他也是在当官以后,在南方才见过这东西。
而寇季从小生活在华州,又没有出过华州,他居然知道这东西,还会制作这东西。
怎能不让寇准吃惊?
还有那叉子,是寇季做出来的上山狩猎用的工具。
寇准让人仔细打听过,寇季从小到大,就没有接触过冶铁,他居然能制作出一柄冶铁熟手才能制作出的叉子,怎能不让寇准生疑?
还有那一包细细的青盐。
青盐在大宋很常见。
可细细的青盐,却不多见。
除了一些豪门大户,以及官宦人家会用细细的青盐外,市面上很难见到。
偏偏,寇季居然能在华州乡里,弄出细细的青盐。
他先是从市面上买到粗盐,然后拿回家,用自己自制的那些个小工具,把粗盐加工成细盐,然后再拿到市面上贩卖,借此牟利,居然赚到了不少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