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寇准知道了此事,必然会喝斥他,甚至还有可能会出手阻止寇季帮六部夺权。
以寇准现在的身份地位,他需要维护赵祯的统治。
寇季自言自语道:“难怪赵元俨近些日子权力的欲望暴涨了不少,原来是得到了王钦若当助力。刘娥又多了一个强力的对手,我也多了一个对手……”
翌日。
上朝的时候。
王曙的奏疏,被寇准随手扒拉了出来,随口念了几句。
正在朝堂上为六部去留问题争吵的朝臣们,纷纷静了下来。
王曙的奏疏,掀开了挡在他们面前障目的那一片叶子。
让他们看到了六部无权的本质。
六部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无权吗?
不!
六部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权力。
不然它就不会出现。
那六部的权力哪儿去了?
被太祖分了。
被太宗分了。
分到了提刑司、三司、三衙等多个衙门。
六部无权,六部的官员们不需要干事,被指认为是朝廷的蛀虫。
那要是六部抢回了权力呢?
那该罢黜的是不是就是别的衙门?
比如王曙奏疏中所提到的提刑司?
分走六部权力最多的就是提刑司、三衙、三司。
三衙是武勋们混迹的地方,他们从三衙抢权,容易撤出文武之争,不一定能讨到好(宋初的时候,三衙一直都由武勋拿事,曹利用下台,夏竦上位以后,才慢慢变成了文人拿事)。
三司也不太合适,三司使是吕夷简,已故贤相吕蒙正的侄子,在朝中故旧众多,他们中间也有不少吕蒙正的门生,不好对他下手。
相比起来,提刑司就成了最好欺负的衙门。
提刑司提刑官夏竦刚下了大狱,如今提刑司群龙无首。
虽然有刘娥有背后撑腰,可刘娥如今自己都自顾不暇,如何能在他们的弹劾下,强硬的保住提刑司?
想通了这一点。
六部官员们的态度变了。
他们不再争吵,即便是李迪指着他们的鼻子骂他们无能,他们也没有言语。
他们一直沉默到了下朝。
下朝以后,他们不再是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而是一大群人凑在一起。
他们聚在一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从提刑司手里抢权。
他们一商量就是三日。
第0184章 请罢提刑司
三日后。
早朝。
百官们怀揣着奏折,进入到了垂拱殿。
待到赵祯、刘娥、寇准三人坐定以后,百官齐齐向他们三人施礼。
施礼过后。
刘娥就感觉到了垂拱殿里的气氛不对。
但她没有言语。
郭槐依例宣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王曙抱着朝笏,缓缓出班,奏请道:“臣王曙,奏请罢黜提刑司,还权力于六部。”
刘娥闻言,微微皱眉。
提刑司掌控在她手里,算得上是她手里为数不多的权力衙门之一。
三日前,在王曙的奏疏出现在了她面前的时候,她就察觉到了请罢黜六部的风向变了,火从六部烧到了提刑司。
她暗中压下了王曙的奏疏,想让王曙的奏疏沉没进其他的奏疏当中,就当从没出现过。
但她却没料到,寇准当堂翻找出了王曙的奏疏,还当众宣读给了百官听。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她察觉到了,请罢六部,从头到尾,都是寇准针对她设计的一场阴谋。
她暗中统计了一下六部的官员,从中发现,近一段日子,六部的官员调动很频繁。
几乎换了一茬。
她盘算了一下,自己在六部的人手,只有林特,以及为数不多的低阶官员。
盘算到了此处,她也知道了请罢六部的真正目的,是瓦解提刑司。
提刑司一旦被瓦解,她手里就少了一个权力衙门。
不仅如此,六部在夺取了提刑司权力以后,势必会威胁到三司、三衙。
六部尚书将会成为继寇准后,她另一个有力的对手。
到那个时候,满朝文武,除了三司、三衙的人外,其他人几乎都跟她站在了对立面。
一旦被满朝文武惦记上,她这个后位坐着也危险。
想到了这里,刘娥心惊肉跳的。
当即,她招来了丁谓、曹利用、吕夷简、林特等人,一起商量对策。
商量到了最后,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
提刑司怕是保不住了。
吕夷简建议刘娥顺水推舟,顺势罢黜了提刑司,借此摆脱太白经天天象给刘娥带来的威胁,然后在徐徐图谋六部。
按理说,吕夷简给的这个建议很实用。
可刘娥并没有采纳。
握在手里的权力,刘娥不愿意放出去。
更不愿意放出去了以后,再跟人争抢。
他最终采纳了丁谓的建议,几人联手,死保提刑司。
他们几人联手,对付六部官员,仍有些吃力。
六部不可怕,六部官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背后的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
最终丁谓提议,可以借助朝堂上那些扬言要罢黜六部的官员们,一起对付六部官员,以及他们的同窗、至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