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自己是勋贵家里的子弟,平日里只知道舞刀弄枪,根本不会读书写字,想让寇季这个文官,展示一下文采,让他们见识见识。
他们属于那种睁着眼睛说瞎话都不带眨眼的。
刚才他们可是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吟诗作赋,恨不得告诉所有人,他们一个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很多人总是觉得,古代的将门勋贵,大多都是那种不学无术,只会舞刀弄枪的肌肉疙瘩。
其实不然。
别的朝代如何,寇季不知道。
但寇季身处宋朝,对宋朝那些将门勋贵家里的子弟,有着清楚的认知。
将门勋贵家里的子弟,废物、纨绔子弟,只有那么二三子。
余者,皆是文武兼修的人才。
只是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就被划入到了武勋的行列。
在这个重文抑武的年代,他们纵然有才华,也得憋着、忍着,不显山不漏水,甚至对外还得装出一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的样子。
比如李惟贤那个小家伙。
年纪轻轻,远比一般进士知道的要多。
在宫里陪赵祯读书的时候,经常问的那些教他的官员们哑口无言。
那些官员们需要摆出自己先生的身份,或者巧言诡辩,才能从他口下逃脱。
妥妥的天才一枚,考个进士,那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但是他出身勋贵之家,纵然有才,也很难走文官的路子,只能怀着满腹的才华,在勋贵行列里晃荡。
所以那些个勋贵家的子弟们说自己不学无术、不会读书写字之类的话,寇季一个字也不信。
人家一个劲的贬低自己,只是为了等寇季吟诗作赋以后,好羞辱他、批判他。
比如寇季做了一首诗,人家逐字逐句挑刺的时候,就可以说:“哎呀,寇兄弟,我一个不通文墨的大老粗尚且知道,这个字用在这里不合适,你一个满腹锦绣的读书人,怎会不知道?”
第0223章 范仲淹扬名,征西夏大捷
寇季瞧着那些个勋贵子弟,撇了撇嘴。
他在考虑,要不要搬出一些熟知的诗词,吓死他们。
但再三考虑以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本就不是以才名入仕的,猛然间作出一两首佳作,肯定会被人质疑。
到时候别人要是缠着他,天天作诗,他肚子里总有被掏空的时候。
于其到时候被人说成江郎才尽。
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作诗。
他腹中的存稿,有用尽的时候,可别人的才华,那是多得用不完。
为何不用别人的呢?
比如坐在他身旁的范仲淹。
范仲淹若是以后地位高了,没办法带在身边帮他作诗,那他还可以开发一下正躲在情人虫娘房里怨天尤人的柳永。
还可以开发开发欧阳修、苏老泉、苏家三兄弟等等。
大宋缺猛将,缺治世能臣,唯独不缺文学家。
以他的身份地位,有的是人供他驱使。
当即。
寇季的目光就落在了范仲淹身上。
范仲淹见寇季看向他,就明白了寇季的用意。
范仲淹踌躇了一下,瞥着寇季,低声道:“寇贤弟当真不作一两首诗词?”
在范仲淹眼里,寇季能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样的话,文采必定不弱。
虽说寇季假托于人,说是别人说的,可经过了范仲淹暗中查验以后,并没有发现寇季口中的那位贤才。
所以他心里断定,这话必然是寇季说的,只是寇季似乎看不上士林里的名声,所以才假托于人。
在范仲淹看来,寇季让他出面帮忙作诗,纯粹是在提携他。
在座的都是勋贵家里的子弟,还有不少名门子弟,能跟他们对诗,那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若是能借此压服这些勋贵家里的子弟,以及那些名门子弟,那他的名声一定会传遍汴京城。
到那个时候,他想不升官都难。
范仲淹的心思,寇季不懂。
在听到了范仲淹低声询问的话以后,寇季挥挥手,“来的时候,你可是答应了我的,若是要作诗,你负责给我兜底。”
范仲淹苦笑道:“来的时候,我以为是寻常的诗会,到了以后才发现,坐在这里的皆是满门朱紫。我官职低微,人家连搭理我的意思都没有。
如今你让我作诗,让我抢了你的风头,让我借着你的机会扬名,我有些不好意思。”
寇季一愣,没料到范仲淹居然还有这种想法,他也没有多解释,淡然笑道:“放心大胆的作你的诗词,我扬名的机会,多不胜数,差这一桩也不碍事。
你却不同,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再想扬名,恐怕要等到许久以后了。”
寇季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了,范仲淹也不再矫情,也没有推辞。
他多次升官,都是寇季在背后谋划的,他欠寇季的人情多了,也不差这一桩。
他略带歉意的对寇季拱了拱手,道:“那范某就不客气了。”
寇季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范仲淹整理了一下衣冠,缓缓起身。
那些个勋贵子弟见到了范仲淹站起,略微皱了皱眉头。
他们还真有些看不上范仲淹。
但寇季既然有心让范仲淹做先锋,他们也不好追究此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