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笑道:“那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扩大你们的丝织作坊呢?”
“太大了不好管,容易赔本。”
钱乐苦笑着说。
寇季指点道:“目光不要只局限在丝绸上,棉、麻、毛,也可以考虑。”
钱乐还在苦笑。
慕崇却听出了寇季话里的意思。
他略微惊讶的道:“寇工部打算利用流民中的妇人,建立丝织作坊?”
寇季笑道:“不止是丝织作坊,还有棉、麻、毛。只要我们谋划得当,流民中的妇人一年四季都能纺织。她们自己就能养活起自己,还能帮我们盈利。”
孟惟仲沉吟道:“丝织品,过了蚕期,确实不能继续纺织,但是麻却可以。谋划得当的话,确实有利可图。只是棉……”
孟惟仲说到此处,迟疑了一下。
钱乐见孟惟仲犹豫不决,就说道:“棉能织线,我倒是知道。早年间我在西域等地行商的时候,见过当地的百姓用棉花织线。
当地百姓也有用棉花织布的。
只是纺织出来的布料差强人意。
而且棉花始终不比丝、麻,仅有一小部分的人在种植。
根本无法大量的拿来纺织。
眼下只有西北的一些边军,为了御寒,借用棉花织的布料,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
慕崇、孟惟仲二人齐齐点头。
棉花早在南北朝时期就传入到了中华,只是大多种植在边疆地区,中原腹地的许多人并不知道棉花的好,并没有大量种植。
一直到了宋末元初的时候,才被中原腹地大规模种植,并且还借此出口牟利。
现在棉花尚没有在中原腹地大面积种植,所以很多人还不了解这个东西。
早在保州的时候,寇季见到了朝廷送来的棉衣的时候,就问过保州当地的百姓,保州当地的百姓没几个认识棉花的。
回到了汴京城里以后,寇季也关注过此事。
朝中对棉花在意的人,似乎没几个。
唯有西北边陲的一支镇守的禁军守将,觉得此物御寒不错,所以给手下的将士们弄了一些,填充在了布料里,充作了棉衣。
那位禁军守将,也给朝廷上过书,请求朝廷大面积的推广种植棉花。
但是朝廷并没有理会他的提议。
在朝中重臣眼里,大宋的良田用来种粮食,都不够用,哪还有闲地方种植棉花。
后来这支禁军换防的时候,换下了棉衣,被一股脑的丢尽了库房。
若不是寇季当时急着要衣物给保州的军民御寒,这些棉衣说不定能堆在朝廷的库房里堆到发烂。
也正是因为如此,棉花在大宋的种植情况,寇季也了解。
寇季笑眯眯的对慕崇三个人道:“你们可别小瞧棉花这东西,它纺织出的布料,虽然比不上丝织品,但是比麻织品要好。
最重要的是,这东西不需要担心蚕期。
它可以存储,只要种植的够多,纺织作坊可以一年四季不停歇的织布。”
慕崇三人眼前一亮。
慕崇追问道:“产量呢?对地有没有什么要求?”
寇季笑道:“关陕等地能种,江宁等地也能种……产量不小。”
慕崇三人眼前再次一亮。
关陕、江宁,横跨大宋南北。
也就是说棉花在大宋大部分地方都能种植。
至于种了棉花,占了地,无法产粮的问题,却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他们是商人。
商人逐利。
只要种植棉花比种植粮食获利多,他们当然选择种植棉花。
“我派人去西域,弄点棉花回来?”
钱乐兴致勃勃的提议。
倒不是说钱乐好糊弄,而是他对寇季有信心。
处理流民的问题上,他不怎么看好寇季,但是在做生意上,他很信服寇季。
因为他目前为止,还没见过寇季在生意场上吃过亏。
第0325章 以利诱之
“不急……”
寇季摆手笑道:“棉花你带回来以后,我们还要研究如何纺织,如何大规模的种植。这中间需要的时间可不短。
我们等得起,可是那些流民却等不起。
所以,棉花纺织只能作为长久之计,却不能用来改变眼前的状况。”
慕崇三人听到这话,兴致小了不少。
棉花从大规模引进,到大规模种植,再到大规模的纺织,少说也得一年多。
也就是说,他们要大规模的用流民中的妇人,少说也得一年多以后。
在此之前,他们只能弄一些麻、毛纺织的作坊,小打小闹一下。
用不了太多人。
若是白养那些流民一年的话,代价有些太大。
寇季见他们三人的神情,就知道他三人的心思。
毕竟,他们四个人之间的谈话,从一开始就是由他在掌控。
寇季盯着三人,又笑道:“那你们知不知道镔铁?”
慕崇三人听到镔铁,一瞬间瞪起了眼睛。
盐、铁,那可都是官营的。
寻常人可插不上手。
大宋朝中那些私底下贩卖铁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官方背景。
镔铁就更不用说了。
镔铁属于舶来品,一到大宋,就全部被大宋朝廷所掌控,用来锻造军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