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此话一出,寇季就知道王曾误会了。
很明显,他刚才那句话,让王曾错误的以为,他在暗中指责王曾三人有独揽朝纲的意思。
所以王曾才出声解释。
寇季摇头一笑,也没去澄清这个误会。
李迪长叹了一声,道:“此事就不要再提了……说一说官家要把两种新的犁具带进太庙的事情。”
寇季沉吟道:“我觉得官家此举不错。官家若是把新的犁具带进了太庙,天下间有手艺的人,知道了此事以后,必定会纷纷献上自己手里的技艺。
到时候,说不定能发现很多利国利民的东西。”
王曾盯着寇季,质问道:“这就是你的目的?”
李迪也看向了寇季。
寇季摇头一笑道:“我献上犁具,只是为了打破三司封锁瑞圣庄上的锻铁作坊铁料的困境,可从没有想过其他的。
而且,官家刚才说要带着新的犁具去太庙,明显是临时起意,跟我无关。”
王曾哼哼了一声,没有再多言。
算是相信了寇季的话。
李迪盯着寇季感慨道:“小子,你可知道,楚王好细腰,宫娥皆饿死……官家此举若是传到了民间,民间的百姓们,恐怕会纷纷去学手艺。
届时,许许多多杂七杂八的手艺,就会献进宫。
与国有用的恐怕没几个。
朝廷为此,要耗费许多人力、物力、财力。”
王曾在一旁补充道:“更重要的是,一些家贫的读书的苗子,说不定会被家人逼着,放弃读书,去学手艺。”
寇季侧目看着二人,愣愣的道:“官家只是重视了一下匠人和匠人的技艺而已,又没有拔高匠人们的地位。最大的坏处就是,很有可能会涌现出一批哗众取宠的人。
但真正有本事的人,也会脱颖而出,为国为民出力。
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可怕?”
王曾、李迪二人刚要张口反驳,就听寇季继续道:“朝廷若是不愿意派遣官员安置那些前来汴京城的匠人,完全可以交给我工部。
我工部可以不花朝廷一分一毫,把那些匠人们安置的妥妥当当。
至于那些家中贫寒的读书的苗子,会不会被家人逼着去学手艺,那跟官家可没关系。
官家只是重视了一下匠人,又没有拔高匠人们的地位,也没有说给匠人们授官。
他们要是真的创出了利国利民的东西,官家赏赐一些钱财而已。
那比得上读书、科举?
那些家中贫寒的读书人,家中真的有心供他读书,绝对不可能轻易放弃。
家中半途让他们放弃读书,去学手艺,恐怕跟官家重视匠人无关。
而是他们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供给他们读书。
纵然没有官家重视匠人这件事,他们家中的人也会让他们去种田、又或者谋一些差事去做。”
寇季说完这一席话,瞥向了脸色有些不好看的王曾、李迪二人一眼,幽幽的又补充了一句,“这件事本质上是因为穷,跟官家可没有多少关系……”
第0391章 有没有人问过他们?
王曾、李迪二人被怼的有些说不出话。
王曾恶狠狠的瞪了寇季一眼,甩着袖子离开了皇庄。
李迪盯着寇季,哭笑不得的道:“你还真会替官家辩解……”
寇季笑眯眯的道:“食君之禄,为君解忧……”
李迪瞪起眼,假装恼怒的道:“小心变成了一个谗臣……”
寇季脸上的笑容不变,依旧笑眯眯的道:“您觉得小子会吗?”
李迪闻言,脸上恼怒的神色有些绷不住,哭笑不得的指了指寇季。
寇季性情如何,李迪很了解。
寇季偶尔会进谗言,忽悠着官家赵祯依照着他的心思做事。
但寇季却从没有借着进谗言,为自己牟利。
反而会借着进谗言的机会,努力的为朝廷、为百姓做事。
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寇季绝不会成为一个谗臣。
至于他向官家进谗言的事情,完全可以当成是一种处事的智慧看待。
很多时候,良臣、谗臣,仅仅在一念之间。
借着进谗言,帮着朝廷牟利,帮着百姓牟利,那就是良臣。
借着进谗言,为自己牟利,那就是谗臣。
看似在过程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可是在初心、以及结果上,却有很大的差别。
虽然知道寇季不可能变成一个谗臣,但李迪还是忍不住敲打了他两句。
“你小子今日说的那些话,有很多牵连甚广,你不易插手。老夫三人回头会仔细商讨一番,等有了结论,再派人知会你。
你就不要乱出风头,也别当什么出头鸟。”
李迪看似在敲打寇季,其实也是在提醒寇季,让他收敛一下锋芒。
工部今日献上了两种新的犁具,得到了官家赵祯的认可,并且还得到了入太庙的机会。
可以说是风头无两。
越是这个时候,工部越应该低调。
工部主官寇季,更应该低调。
唯有如此,工部上上下下的官员,才能借着献上祥瑞的功劳,占尽便宜。
若是高调行事,反而会被盯上。
文武大臣们会用在鸡蛋里挑骨头的手段,给工部官员们找一堆麻烦,弹劾工部官员们,杀一杀工部的威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