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许是有些话说出来了,收不回去,也就看开了……
“官家若不答应,老臣就只能跪死在此处……”
寇准说完这话,瞥着站在一旁不远处的寇季,喊道:“老夫已经跪下了,你好意思站着,过来陪老夫一起跪着。
今日官家若是不答应,你也得陪着老夫跪死在此处。”
让寇准乞骸骨,是寇季的建议。
在寇季多番劝诫下,寇准才克服了心里对权力的贪欲,决定乞骸骨。
虽说寇准在当众说出了乞骸骨以后,已经看开了。
但不代表他心里没有怨言。
寇季心里嘀咕了一声。
乖巧的走到了寇准身边跪下。
怂恿寇准乞骸骨,就是寇季对付刘娥等人谋划最绝佳的方法。
刘娥等人的谋划,一切都建立在寇准还在朝堂上,还掌握着大权的基础上。
一旦寇准离开了朝堂。
刘娥等人对付寇准的谋划不攻自破。
或许有人会觉得。
寇季怂恿寇准乞骸骨,有些愚蠢。
但寇季不这么认为。
有些人,离开了朝堂以后,权力反而会变得更大,影响力会变得更广。
寇准就是这一类人。
今日寇准请辞若是被恩准了。
以后寇准就可以在大宋朝横着走。
谁碰见了,都得供着。
纵然指着所有人鼻子破口大骂,也无人敢反驳。
纵然公然开口指责赵祯,也无人会问罪于他。
有些人或许会觉得。
寇准离开了朝堂以后,没有了权力,就没办法干涉朝堂上的政事。
寇季却不这么认为。
寇准一旦离开了朝堂,成为了天下万人敬仰的一代贤相。
那么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朝野上下都得重视。
他将会化身成为民意的代表。
有句话叫无欲则刚。
对寇准而言,无权则刚。
寇季之所以敢鼓动着寇准乞骸骨,也是看到了这一点。
这一点在朝野上下,比比皆是,却无人应用在朝堂之上。
比如民间的豪门大户。
名义上是家主掌家,可实际上,背后的那些家主母亲,可以随心所欲的插手家事。
比如赵祯、刘娥。
赵祯身为皇帝,可以执掌天下。
刘娥却可以在背后,干涉朝政。
再比如。
向敏中、马元方等人。
虽然已经退隐,但一样可以随时跳出来,干涉朝政。
偏偏别人还不好对付他们。
一对付他们,就会引起朝野上下敌视。
随着赵祯年龄越来越大,寇准越来越老迈,以后寇准在朝堂上的权柄,也会越来越小。
与其等到赵祯掌权以后,请寇准下台,还不如在最光荣的时候退出朝堂,做一个隐相来的痛快。
寇准又不姓赵,只要不造反,纵然权柄再高,也没办法接替赵祯,成为大宋的主人。
下台是迟早的,还不如选择一个最有利的时机下台。
在这个时候下台,赵祯真的会给寇准加一些虚衔让寇准离开?
明显不会。
纵然赵祯愿意,满朝文武也不愿意。
所以赵祯会给寇准很多……
多过寇准现在所拥有的……
第0421章 圣贤
“朕……朕……”
眼看寇准、寇季祖孙跪在自己身前,赵祯眼含热泪,结巴着说不出话。
刘娥、王钦若等人有心阻止,却也不好开口。
寇准身为三朝老臣,跪地请辞,明显去意已决。
纵然他们出声阻止,也不过是拖延一时半刻而已。
只要寇准、寇季祖孙长跪不起。
赵祯现在不允,以后也得允。
因为寇准的身子骨,不足以支持寇准长久的跪下去。
若是寇准跪晕在了延福宫。
那赵祯难免要落一个不爱惜老臣的名声。
赵祯见寇准去意已决,自己阻止不了,只能仰起头,用求助的目光看向李迪、王曾等人。
王曾蠕动着嘴唇,想开口,可话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寇准执意求去,为的是什么,王曾大概猜到了一些。
寇准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下不仅有大批文官追随,更有朱能等一些掌控着兵权的武臣追随。
寇季聪慧过人,入仕以后,屡创功勋,手里握着不容忽视的一字交子铺,战斗力强横的虎字军,巧计颇多的工部,又是向府的女婿,可以借用向敏中手里的一切政治资源,又和曹家、李家、杨家等顶级将门,交往甚密,更有数十万人,愿意为其负死。
祖孙二人,手里近乎握着半个朝堂的权力。
钱、权、人,祖孙二人手里应有尽有。
寇府的权力,已经超出臣子该有的权力太多太多。
祖孙二人半只脚已经踏到了皇位上。
再往前半步,那就是地覆天翻。
只要他们祖孙二人手里的权力再多一些。
他们身后的那些追随者,就会毫不犹豫的簇拥着他们坐上皇位。
到时候,没人会去问他们祖孙愿不愿意。
寇准现在求去,刚刚好。
既全了君臣之义,也掐灭了那些野心家们、投机者们作乱的苗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