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颂(上)_圣诞稻草人【完结】(903)

  曹玘的话掷地有声。

  可他却不知道。

  曹玮、曹佾二人心中,同时叹了一口气。

  有些话,曹玮没有告诉曹玘,将门可并不是铁板一块。

  在对付文官的时候,将门是一体的,同仇敌忾。

  可私底下,内斗也十分频繁。

  朝廷若是抓住这一点,逐个击破的话。

  很容易从将门手里收拢走禁军的权力。

  这个缺点,不光曹玮知道。

  李昭亮、高处恭等等将门的家主都知道。

  可他们却没办法解决此事。

  因为他们谁也不服谁。

  谁也不愿意成为谁的附庸。

  有资格让他们所有人俯首的,只有官家赵祯。

  可官家赵祯总不可能领着他们跟自己做对吧?

  第0434章 反

  曹佾心里一样有想法,但却没往外说。

  曹佾了解寇季,寇季不是那种喜欢说大话的人。

  寇季既然有意要整顿禁军,那么他一定会想方设法的达到目的。

  不会因为有困难阻碍而退缩的。

  曹玘不知道兄长和儿子心中的想法,所以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计较下去,而是看向曹玮问道:“寇季既然有心借着赵元俨篡位的事情,推佾儿一把,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曹玮思量了一下,道:“照寇小子说的做。”

  曹玘沉吟道:“塞人到赵元俨麾下?”

  曹玮点头。

  曹玘犹豫道:“我们若是给赵元俨手底下塞人,其他几家瞧见了,恐怕也会给赵元俨手底下塞人。赵元俨手底下的人,将会在极短时间内,暴涨到一个庞大的数字。

  万一尾大不掉,难以收场,怎么办?”

  曹玮淡然道:“这一点你不用担心,赵元俨的目的是篡位,而不是横扫天下。所以他只会围绕着汴京城做部署。

  所需的兵马人数不会太多。

  不然不好隐藏。”

  曹玘缓缓点头,“那我就放心了……”

  曹玮三人有了定计,就开始依照寇季的安排布置。

  曹家需要保留的将士们,在朝廷裁撤中原腹地厢军的政令送达之前,已经纷纷被曹玮调离了厢军所属,安排到了禁军中隐藏。

  剩下的那些被曹家舍弃的将士们。

  在朝廷裁撤中原腹地厢军的政令送达之后,纷纷闹了起来。

  赵元俨手底下招揽的一位偏将,借着这个机会,从这些被曹家舍弃的将士中,招揽了许多能用的人。

  赵元俨的羽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暴涨。

  高、李、石等几家将门,见到了曹家的作为以后,也纷纷开始效仿。

  一时间,投入到赵元俨麾下的将士们变得更多。

  赵元俨对此喜不自胜。

  他丝毫没有怀疑,这是别人在算计他。

  反而觉得,朝廷下了一步昏棋,让他占了便宜。

  他甚至觉得,天命在他。

  不然的话,朝廷为何会在他即将篡位的时候,裁撤中原腹地的厢军。

  明显是在他瞌睡的时候,给他送枕头。

  朝廷裁撤中原腹地厢军的政令推行了两个月,赵元俨门下招揽的武将,超过了百人。

  几乎一大部分被将门舍弃的武将,选择投入到了赵元俨门下。

  当然了。

  也有一些不愿意投入到赵元俨门下的武将。

  他们选择了更加激烈的方式,向朝廷表达自己的不满。

  十二月低。

  屯驻在永州的厢军造反。

  叛军将领郭易,斩杀了监军,率众一万人,突袭了零陵县。

  零陵陷落。

  零陵知县举家被斩。

  县内大户,皆被抄家灭门。

  郭易率领叛军攻占了零陵后,在剿灭了零陵县内的富户,获得了足够的粮草以后,又率军逐渐占领了永州全境。

  此事传至内庭以后,朝野震动。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曾,会同李迪下旨,着荆湖南路安抚司安抚使,调遣荆湖南路驻扎的禁军,入永州平叛。

  一个月初。

  双方于道州境内的营道县展开了一场大战。

  双方鏖战十五日,不分上下。

  王曾、李迪二人再次下旨,着李昭亮率一千精兵,赶往道州,指挥作战。

  又遣王云升为监军,随同李昭亮一起赶往道州。

  一月底。

  永州叛乱尚未平定。

  黄州、达州、海州、渭州等十五个州屯驻的厢军,先后叛乱。

  百官纷纷上书,弹劾王曾。

  王曾被迫乞骸骨。

  赵祯罢黜了王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位,改任刑部尚书。

  李迪迁任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迪迁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果断前往城外的瑞安镇,请正在办学的寇准出面,重临朝堂。

  阔别多日。

  寇准再次出现在朝堂上。

  身上虽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位,但他说的话,却万人敬从。

  寇准先是让赵祯下旨,召吕夷简还朝,出任参知政事。

  随后又强行抽调各家将门的子弟,奔赴战场。

  曹玮、高处恭、石元孙等各家将门家主,先后被派出,率军剿灭叛乱。

  李迪、吕夷简、王曾等重臣,被派往各个军中,充任监军坐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