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不容易抽出时间,跟你们两个一起公事,你们就给我看这个?”
寇季一脸不满的对政事堂内的王曾和蔡齐抱怨。
两个老大爷,一人抱着一个茶杯,一左一右坐在寇季两侧,根本没搭理他。
寇季见两个人不搭理他,扬起了眼前的奏疏,道:“这种事情还需要上奏?以你我的身份地位,去担任几次主考,将此事定成惯例,不就行了。”
蔡齐听到此话,忍不住开口,“有些东西,不形成明文,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惯例。”
寇季撇撇嘴道:“话虽如此,可你们完全可以说的委婉一点,让官家去下这个决断,没必要自己担骂名。”
王曾也忍不住了,他重重的放下了茶杯,喝道:“我等身为人臣,岂能让官家担上骂名?”
寇季哼了一声,不屑的道:“你们让官家背的骂名还少?”
王曾和蔡齐齐齐瞪起了眼。
寇季见此,没有再开口说此事。
“既然官家已经批复了,那就照着官家批复的办吧。此事就交给你们两个了。”
王曾和蔡齐闻言,几乎异口同声的道:“凭什么什么差事都让我们两个做,你才是宰执。”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你们既然知道我是宰执,就应该知道,我处理的都是大事。”
“去其他衙门找茬报复,也是大事?”
蔡齐忍不住讥讽。
寇季淡淡的道:“你们只看到了我去其他衙门找茬,却没看到我已经悄无声息的帮朝廷凑齐了一百万兵马,如今已经派人送去辽地了。
最初到辽地的那一批兵马,如今已经相继分到了辽地各处。
他们中间一些人已经开垦出了不少荒地,种出的一些庄稼已经冒牙了。
预计,秋收的时候,会多出千万担的粮食。
当然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第0937章 渐渐飞来的交趾
王曾和蔡齐愣愣的张着嘴。
上千万担粮食还不是最关键的?
上千万担粮食,能活多少人性命,你知不知道?
你是不是对上千万担粮食的数目有什么误解?
寇季在王曾和蔡齐二人惊愕的神情中,笑眯眯的道:“最关键的是,我和官家已经派人去和交趾郡王交涉了,交趾郡王已经答应将交趾出售给我大宋。”
“噌!”
王曾和蔡齐就像是被蜜蜂蛰了屁股一般,猛然站起身,惊恐的盯着寇季。
“出……出售?”
“交趾?!”
从他二人出仕到如今,还没听说过一个国朝的全部疆土,还能明码标价的出售的。
交趾郡王将交趾全部疆土出售了,他去哪儿?
到大宋当一个富家翁吗?
听说交趾郡王可是平定了交趾乱局的一代英主,他会甘心到大宋当一个阶下囚?
当然了,这些也不太重要。
反正当大宋满朝文武知道了交趾的粮食一年三熟、一年四熟以后,交趾已经成了大宋内定的粮仓。
交趾郡王出售了交趾去哪儿,他们不在乎。
交趾的疆土,大宋志在必得。
真正让王曾和蔡齐觉得惊恐的是,大宋志在必得的交趾,就这么被寇季和赵祯二人当成了商品,说卖回来就卖回来。
是不是有点过于惊世骇俗?
过于儿戏?
面对王曾和蔡齐惊恐的眼神,寇季笑着问道:“有什么不对吗?”
王曾猛然凑到了寇季身边,急声喊道:“政事堂和六部的人都在,鸿胪寺的人也在,没见官家派什么有分量的人出去,你们是怎么谈的?
谁去谈的,敷出的代价会不会太大?”
蔡齐也顾不得身份,凑到了寇季面前,沉声道:“现在不是讨论代价不代价的问题,真要是能买回交趾,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行。”
王曾愣了一下,重重的点头。
在王曾和蔡齐眼里,交趾就是一个能源源不断为大宋输送粮食的大粮仓。
也是大宋彻底走上长治久安的根基所在。
只要大宋有了这一处大粮仓。
那大宋的百姓就彻底不用再为粮食发愁。
大宋民间造反的数量,将会直线下滑,到最后甚至会彻底消亡。
只要民间再无人造反,那大宋就真的可以称一声盛世。
盛世,是所有人所向往和期盼的。
寇季面对王曾的质疑,笑着道:“朝廷是没有出人,可我府上出人了啊。”
王曾和蔡齐皆是一愣。
“刘亨?!”
王曾惊愕的道。
寇季点头道:“刘亨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是我大宋封的王爵,虽然王位传出去了,可是他的身份、地位、功绩,不会因此被磨灭。
因此他面对交趾郡王的时候,可以平等处之。
交趾郡王见到他,也能感受到我大宋的诚意。
此外,刘亨熟悉军务,他去交趾,纵然不能跟交趾郡王谈妥买卖,也能暗中帮我大宋打听清楚许多交趾的军情。
若是交趾郡王不同意将交趾出售给我大宋,那我大宋出兵征讨交趾的话,也会有很大的底气。”
王曾和蔡齐二人沉吟着,点了点头道:“刘亨确实是个适合的人选。”
说完这话,王曾仰着头盯着寇季,“听你刚才话里的意思,刘亨已经和交趾郡王谈妥了,并且已经派人将此事告知给了你和官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