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赵祯、王曾和蔡齐三人对交趾的重视,他们少不了往断头台上走一遭。
可他们如今不仅冒着上断头台的风险,跟交趾人谈了,还交给了朝廷一个满意的答卷。
面对蔡齐的质疑,寇季笑着道:“我一直都觉得,鸿胪寺的人是有能力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比我大宋绝大多数官员要了解藩属、邻国。
他们知道藩属和邻国的软肋所在。
所以他们主持外事,比我大宋绝大多数官员都要好。
所得出的结果,也会远远超出朝廷的预料。
朝廷以前每逢外事,总是派遣重臣前去,却忽略了重臣是否了解藩属、邻国。
更忽略了鸿胪寺卿,也是朝中重臣之一。
鸿胪寺上下的官员,担着主持外事的名头。
可一直都处理的是杂事。
以后,朝廷是不是该尝试让鸿胪寺主持外事。”
赵祯、王曾、蔡齐三人闻言,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他们三个是朝堂上少有的清醒人。
他们知道,朝堂上一直存在着一个大问题。
那就是地位越高,越容易出现自大、傲慢的人。
地位高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总是喜欢对各种事情指指点点。
明明是个外行,非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比内行还内行的人。
就比如工部。
在寇季没出现之前,工部就不算个衙门。
工部上下的官员当中,有近一半人不会绘图,绝大多数人更是看不懂精密的图纸。
偏偏在朝廷兴修水利等工程的时候,他们总喜欢指指点点,向那些真正精通水利等工程的人传授兴修水利工程的经验。
也就是当初工部无权,权力在三司。
不然,大宋营造出的绝大多数水利工程,恐怕都不能用。
“此事稍后再议。”
赵祯在沉思过后,缓缓开口,“拿回交趾的条件既然已经谈妥,那就速速准备起来。尽快跟交趾郡王做一个交割,尽快将交趾拿回来。
看在交趾郡王识趣的份上,朕给他一个许诺。
我大宋之外的疆土,任他取允。
待他另立邦国的时候,朕许他一个国主之印。”
别看赵祯只是一个简单的许诺。
分量却不轻。
要知道在如今大宋的四邻当中,没有一个势力敢称国的。
如今大宋四邻,全部都是王。
称国的全部被干趴下了。
赵祯许诺给交趾郡王国主印,算是厚赐。
大宋承认的王和大宋承认的国主,完全是两码事。
“官家仁厚,相信交趾郡王知道此事以后,一定会感激莫名。”
寇季躬身说着。
蔡齐却走出了自己的座位,躬身道:“臣蔡齐有事要奏。”
此话一出,赵祯、寇季、王曾三个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蔡齐身上,不明白蔡齐要做什么。
赵祯疑问道:“爱卿有何要奏?”
蔡齐一脸肃穆的道:“臣请赴交趾!”
第0941章 赵祯的郁闷
蔡齐此话一出,资事堂内三人都是一愣。
寇季张了张嘴,有心阻拦,但是话到了嘴边又被他咽了回去。
寇季阻拦蔡齐去交趾,主要是为了防止蔡齐知道自己在交趾的秘密。
但细思了一下,寇季觉得自己担忧有点多余。
交趾的巡马卫已经尽数退出了交趾,他们耗费了十数年培育出的兵马,也随着他们一起退出了交趾,不留一点痕迹。
如今留在交趾的就只有交趾人和迁移过去的宋人,还有执掌者交趾权柄的曹氏一家。
曹利用不是什么蠢人。
他绝对不会在尝到了称王称霸的甜头以后,舍弃一切揭发寇季,顺便将自己也拖入泥潭。
所以蔡齐去了交趾以后,也见不到曹利用,甚至见不到任何相熟的人。
蔡齐能看到的,只有曹利用推出来的傀儡。
所以寇季担心蔡齐会看破自己的秘密,绝对是多余的。
刨去了私心,再看蔡齐奏请前往交趾的事情,就显得有些伟光正大。
像是蔡齐这种大公无私的臣子,在大宋并不多。
以前数十年也出不了一个,现在,隔三岔五的就冒出来一个。
王曾看着蔡齐的目光十分复杂。
当一个崇高的人出现在人前的时候,其他人总是容易自惭形愧。
虽说前去边陲坐镇的重臣不止蔡齐一个,可真正大公无私的蔡齐。
吕夷简坐镇青塘,是迫于无奈。
李迪坐镇河西,是被满朝文武赶出了汴京城。
王随坐镇兴庆,是赶鸭子上架。
张知白坐镇临横,是被后浪逼的没办法。
只有蔡齐,是心甘情愿的主动要求去边陲的。
没人逼迫他,也没人赶鸭子上架。
虽然蔡齐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请赴交趾’,并没有说要去坐镇交趾,但是资事堂内的三人都听懂了他的深意。
赵祯有些不敢相信的站起身,盯着蔡齐,“爱卿这是何意?”
蔡齐一脸坦然的笑道:“吕夷简镇青塘,李迪镇河西,王随镇兴庆,张知白镇临横,没理由我蔡齐镇不了交趾。
我大宋东南西北四方,有三方坐镇着宰辅之才,唯有南方空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