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颂(下)_圣诞稻草人【完结】(1142)

  辽地将士中最先将家书寄出去的,也到地方了。

  为了看一看豪门大户对此会有何反应。

  寇季和赵祯下令官驿扣下了辽地将士中大部分人的家书,只让江宁府治下的苏州家书流了出去。

  书到苏州,内容便流了出去。

  没办法,内容有点过于骇人。

  朝廷将去岁征召到辽地的将士,分派到了地方,化身成了耕种的百姓。

  眼看着庄稼绿油油的铺满了一地的时候,当地衙门露出口风。

  举家迁移到辽地,分一间大屋、一头牛、十户罪籍、千亩良田。

  将士们皆是贫寒出身,看着那绿油油的庄稼,谁不动心。

  他们中间最蠢笨的人也知道,家人一旦迁移到了辽地,不仅会成为地主,还会多出十户佃户。

  朝廷根本就不是给他们分地。

  朝廷根本就是安排好了一切,让他们直接当地主。

  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以往诱惑不了憨厚的庄稼汉。

  可最早迁移到辽地的那些百姓告诉他们,这是事实,不是天上掉馅饼。

  于是乎,他们托关系,跟当地官府的人再三证实了此事,然后快速的写信给家里,让家里人迁过来。

  家里人拿到信以后,找家里正在蒙学读书的孩子一瞧。

  有点不敢相信立马的内容。

  立马去找乡间的乡老去求证此事。

  一开始,乡间的乡老们也没多想,如实相告。

  他们只当是娃娃们出去闯,撞到了什么机缘。

  眼看着那些老弱妇孺欢喜的变卖了家产,拖家带口的去辽地享福,乡老们心里也挺为他们高兴的。

  可随着信件越来越多。

  乡老们察觉出了不对。

  几个乡老们坐在一起一商量,感觉到了朝廷的险恶用心。

  城里的豪门大户也感觉到了。

  豪门大户召集了乡老们,暗中商讨了一番此事。

  一则流言随即传扬了出来。

  豪门大户和乡老们一起宣扬,辽地分地就是一个大骗局,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里面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有说张知白在辽地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鬼洞,需要上百万人才能填满。

  辽地的人骗百姓过去,就是为了填鬼洞的。

  诸如此类的传言,多不胜数。

  百姓们听到这些传言,信以为真,一时间哀号遍野。

  有不信邪的,想去辽地看看。

  却被乡老们拦下。

  强硬的直接说被鬼魅所惑,沉了塘。

  短短数日,沉塘的人命案就出了八个。

  更重要的是,民不举,官不究。

  没人去官府告发此事,此事就像是这么不了了之了。

  若不是武德司的人一直盯着,恐怕赵祯也不知道此事。

  “八条人命,说沉塘就沉塘,他们好大的威风!”

  赵祯气的直拍桌子。

  资事堂内的龙案震砰砰作响。

  王曾也阴沉着脸,“草菅人命、罔顾国法,简直是罪不容诛。”

  赵祯握着拳,满脸怒容的道:“朕真想派人去诛了他们。”

  王曾咬着牙没有言语。

  此事牵连甚广,赵祯真的大开杀戒的话,杀的可就不是一两个人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祯才没有急着杀人。

  寇季没有赵祯和王曾那么多感慨,他沉吟着道:“他们这一闹,不仅害了人命,还吓的那些百姓不敢去辽地。

  我们的谋划恐怕得落空。”

  赵祯和王曾阴沉着脸陷入到了沉默。

  派人去澄清此事,无疑是一个愚蠢的举动。

  百姓们若是理智的话,也不会被这种破绽百出的妖言蛊惑。

  只要妖言戳进了百姓的心窝子里,百姓们哪怕对它有所怀疑,也会暂时相信它。

  寇季见到过的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后世的气功大师、各类大师、专家多不胜数。

  只要是一个有自我判断能力的人,都知道那东西是假的。

  可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人被骗的团团转。

  信息大爆炸的后代尚且如此,愚昧落后的古代,就更不别提了。

  朝廷派人去解释此事,根本解释不清。

  因为朝廷实在给的太多。

  多到那些穷苦了几代人的百姓们不敢相信。

  给了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

  朝廷解释清楚一个谣言,还有更多的谣言出现。

  在百姓眼里,衙门、朝廷,那是一个让人畏惧的地方。

  衙门、朝廷,平日里都是属貔貅,只进不出。

  如今不仅出,还给的那么多。

  百姓们真的不敢信。

  赵祯沉默了许久以后,看向了寇季道:“四哥以为,该怎么办?”

  寇季沉吟着,道:“臣得再想想。”

  王曾沉声开口道:“不如老臣去苏州转转,看看是什么魑魅魍魉在后面作祟。”

  赵祯摇头道:“不妥,一个地方发生了问题,你就要去查,随后整个江南河东全部出了问题,难道你也要挨个去查?

  那还不把人累死。

  我们必须想一个一劳永逸的法子。”

  寇季听到此话,眯了眯眼。

  王曾看到了寇季的眼神,心头一跳。

  他感受到了杀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