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了我大宋被四夷欺辱,文官坐大,表面上一个个都是忠臣贤良,背地里却全是一些蝇营狗苟。
朕如今扶起了武人,眼看着武人帮我大宋开疆拓土,建立了无上功业。
朕眼中出现了许多跟太祖、太宗,还有我父皇不一样的东西。
朕以为,武人也罢,文人也好。
就像是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一长一短也不可。
应该文武相济,齐头并进。
如此,文人盯着武人,武人盯着文人。
只要朕把控好其中的平衡,不让其中任何一方坐大。
那朕就不用担心文人和武人会为祸。
也唯有如此,我大宋才能聚集起力量,做我们想做的任何事。”
赵祯话说的很长,里面的意思寇季也听明白了。
赵祯是告诉寇季,他能给武人的自由都给了。
如今文武刚好能制衡在一起,他也能安心的稳居在中庭。
但有一些话,赵祯没说,寇季却猜到了。
那就是赵祯很想给武人再放一些权力,让武人好好的维持地方的治安,免得百姓受难。
但他又害怕武人坐大,压制了文人,让大宋再次变成一个畸形儿。
如今,他正在自己的帝位和百姓们中间较量。
一边是祖宗基业,一边是百姓的安危。
赵祯确实有点难选。
寇季沉吟再三,对赵祯道:“其实官家不必老是将想法放在放不放权上。这种囧境最大的问题就来自于消息的传递上。
只要官家想办法加快消息之间的传递,就能大大的避免这种囧境出现。
如今从汴京城传令到古北口,需要七日。
古北口一旦发生战事,消息一来一往就是十四日。
若是官家能想办法加快消息之间的传递,将时间缩短一半,那百姓的危险就会少一半。
若是官家能想办法让消息朝发夕至,那无论任何地方发生叛乱,朝廷都会快速的派遣兵马将其剿灭。
到时候,只要不是我们自己祸国殃民,闹得百姓群起而攻之。
那大宋的江山社稷就稳如泰山。”
赵祯一愣,稍微思量了一下寇季的话以后,感叹道:“原来还可以这样……”
寇季笑着道:“官家应该学会跳出问题外,再看问题,必然有不一样的收获。”
赵祯深以为然的点头,“朕回头就让下面的人想办法加快消息的传递。能缩短一点,百姓们的危险就少一点。朕心里也就好受一点。”
寇季赞叹道:“官家不愧为仁义之君。”
赵祯哭笑不得的道:“得了吧。民间的百姓如今称呼朕为武皇帝,跟仁义挂不上半点勾。”
寇季失声一笑。
一个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仁帝,变成了武皇帝,确实让人忍俊不禁。
赵祯继续道:“朕打算将王曾、杜伊、王凯三人各打五十大板,四哥以为如何?”
寇季盯着赵祯,做出了一个聆听状。
赵祯笑着道:“王曾干涉枢密院兵事,罚俸半年。王凯和杜伊谎报军功,赏赐减半,将士们军功不折,但因杀戮过甚,命其监工半载,盯着那些俘虏们耕田。
两个关口每半载派遣两千将士充为监工,往复更替,直至五万禁军尽数轮换过以后,监工期满。”
第0968章 人形印钞机
“如此甚好。”
敲定了王曾、王凯、杜伊三人的惩处方式以后,寇季辞别了赵祯,离开了皇宫。
当然,就有快马将惩处三人的文书送出了汴京城。
轰轰烈烈的清查官员从商的行动还在进行,各地均有不同的反抗发生。
但是当应州知州林文龙造反的消息被传出去以后,反抗的声音立马小了一半。
林文龙造反,开了一个坏头,他的事迹传扬出去以后,足以让那些想从朝廷手里保住家产的官员和官员背后的豪门大户铤而走险。
但林文龙的下场,让那些官员和官员背后的豪门大户迅速将自己心里不该有的想法掐死。
林文龙造反,轰轰烈烈,聚众二十万,足以让天下所有人动容。
但朝廷只调遣了一万兵马,花费了不到十日,就将林文龙的叛军清理了一个干干净净,更让天下人动容。
官员和官员背后的豪门大户们通过此事看出了朝廷革新官员从商弊政的决心和态度,也看出了大宋兵锋锐不可当。
‘顺者昌、逆者亡’六个字将此事形容的淋漓尽致。
稳居在大宋帝国最高处的两个人,权势滔天,不可逆转。
大宋上下所有人除了服从,就只能服从。
任何有异心的人,都将会成为他们二人刀下亡魂。
即便是一些不怕死的人,也很难在他们二人震慑下成事。
当往日里屯驻在大营里的将士出现在了田间地头的时候,任何不怕死的或者有异心的人,都会快速掐死心中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聪明人看透了一切后,果断的闭上了嘴,配合着朝廷清理起了弊政。
不是他们不愿意闹事,而是他们悲催的发现,中原腹地几乎没有他们闹事的土壤。
最容易蛊惑的那些街头浪荡子,那些不怕死的愣头青,早早的就被发配到了河西、兴庆府等地。
稍微容易蛊惑一点的赤贫百姓,也全部被迁移到了大理、交趾、辽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宋朝